近年来,快递、配送行业快速兴起,2018年全国快递业务量突破500亿件,邮政速递、顺丰等快递企业的员工超过300万人。然而,快递配送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从业人员职业保障跟不上等一系列问题。
新兴业态中的劳动关系复杂,社会保障程度不高。在快递配送行业,有传统招工用工的直营模式,有加盟制网点运营,还有在外卖平台上网络注册、不产生法律意义上直接劳动关系的第三方劳务输出。“五险一金”参保率普遍不高,“以罚代管”比较普遍,抢时间、求准点导致的交通事故和意外伤害等,都是劳动权益保护方面的突出问题。
公众对快递员也存在一些负面印象,快递小哥中近八成被投诉过。从业员工的社会融入和组织吸纳程度普遍较低。“累得下班就想睡觉”的工作压力,使大部分快递员无法参与正常的社会交往、体验必要的休闲娱乐,身在城市却无法融入城市。
配送过程不够规范,快递终端建设滞后。快递行业的运送工具主要是电动自行车、三轮车、摩托车等,在主城区、重点街道、重点商圈临时停靠难,进小区、进机关、进高校难。上门投递家中无人或无法与客户取得联系时,只能寄存或再次投递,增加了工作量。不仅影响消费体验,还制约了行业良性发展。
快递配送从业人员面临的困难,既有进城务工青年的老问题,也有行业监管和企业管理方面的新情况。对此,我建议:
强化劳动保障。建议相关部门尽快研究快递配送等新业态中的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障问题,规范快递配送人员的工资标准、合同条款、商业保险、纠纷解决等,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争议调解仲裁力度。推进快递配送行业制定合理的参保方案,根据职业环境和行业特性,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险体系,尽快建立城乡间、地区之间的社会保险转接平台,加大意外伤害险的商业弥补。
促进社会认同。建议宣传、文化部门通过各类媒体,多方位展示快递小哥的群体风采,选树爱岗敬业的行业典型,引导公众尊重、理解、关心这一群体,提高他们的社会融入感和职业自信心。
完善配套设施。建议公安交管部门对快递配送车辆的车型、载重、制动标准及使用管理进行分类明确、统一规定,制定上路行驶和停靠标准,逐步淘汰不合格用车。建议城市规划和管理部门将快递终端设施纳入城市公共服务基本建设范畴,使智能投递柜等快递终端设施能和垃圾站、邮政投递点等一起,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统筹考虑,提高现有物流资源的使用效率。(全国人大代表 殷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