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强调,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
◇湖南以改革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努力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宏伟蓝图正在照进现实。
◇通过加快建设陆海互济、四向拓展、综合立体的国际开放通道,湖南不断拉近与世界的距离,从“不东不西”的内陆腹地,迈向开放前沿。
◇2022年,湖南外贸跻身千亿美元俱乐部,实际利用外资、对外投资规模均居中部地区首位。
◇湖南省于1997年提出长株潭一体化战略。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谋划高质量发展,长株潭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应运而生。湖南希望通过制度创新进一步激发长株潭龙头带动作用,全力打造湖南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帮助全省深度融入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建设。
◇湖南发挥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以科技创新融合劳动力、资本等传统要素做强供给侧,以消费升级、拓展新兴市场做大需求侧,从参与国际国内分工体系的宏阔视野寻找自身的位置。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上,湖南共有长沙市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集群、株洲市中小航空发动机集群、长沙市工程机械集群、株洲市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集群4个产业集群在列,数量仅次于江苏、广东,与浙江并列全国第三。
◇湖南坚持“引进来”“走出去”,通过突出数字互享、产业互动、通道互联、人文互鉴,加速融入全球,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让湖南与全球交流更加紧密,合作更加深入。
一声汽笛长鸣,陆海新通道“邵阳-怀化-东盟”首趟接续班列正式出发。这趟载有邵阳假发饰品、家电、鞋类等“湘字号”产品的列车,开往怀化国际陆港集结中转,再发往日本、老挝、印度、尼日利亚、南非等国家和地区。
从9月15日开始,位于湘西南山区的邵阳,宣告结束没有国际贸易班列的历史,迈入全新的“口岸时代”。与它相邻的怀化,也早已打开山门,汇聚来自湘鄂赣等地的各种货物,从怀化国际陆港这条大通道,源源不断发往东盟国家……这是湖南近年来坚持深化改革、加快扩大开放的生动写照。
2020年9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强调,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在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和超大特大城市开放先导地位的同时,加快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步伐,助推内陆地区成为开放前沿,推动沿边开发开放高质量发展,构建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是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赋予湖南的重要使命任务,是湖南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湖南坚持用好改革创新这把“万能钥匙”,聚焦重点领域重点环节,扎实做好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要素市场化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等各项重点改革,着力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始终高举改革开放大旗,加强口岸和国际物流通道建设,构建高能级开放平台,优化开放环境,既坚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改革开放政策制度体系,持续推进制度型对外开放,也善于“借船出海”,积极主动对接融入国家战略,进一步密切与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海南自由贸易港等的产业协作与经贸合作,更好更快“走出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三年来,以改革的思路抓开放、以开放的视野促改革。湖南自贸试验区探索形成了39项全国首创制度创新成果;不沿边、不靠海的湖南进出口年均增速达18.4%,高于全国7.1个百分点;国际贸易“朋友圈”扩大到23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湘企“出海”走进了111个国家和地区;实际利用外资、对外投资规模均居中部第一,对非洲进出口年均增长31.6%,规模保持中西部第一……
湖南以改革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努力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宏伟蓝图正在照进现实。
持续夯实基础?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
10月,艳阳高照。面朝长江,站在岳阳城陵矶港高处,可见巨大的集装箱被缓缓起吊到江海轮上,码头上货柜车穿梭,港口一派繁忙。
城陵矶是全国一类水运口岸、湖南唯一通江达海的港口。“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依托“黄金水道”长江,城陵矶上连西南、下抵沿海,进而联通世界。
“码头经济”兴旺折射着对外开放水平。早年间,城陵矶发展偏慢,利用外资水平较低。近年来,湖南集中优势做强城陵矶港,将其打造为全省开放的桥头堡,逐步建立水、公、铁、空多式联运。目前,城陵矶已迈入“三区一港五口岸”时代,拥有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岳阳片区,岳阳城陵矶综合保税区,中国(岳阳)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启运退税港,平行汽车、肉类、粮食、水果、木材进口指定口岸等9个国家级开放平台。
进出口货物实现“大进大出、快进快出”,城陵矶从内河港走向开放前沿,承东接西、贯通南北的国际物流通道体系正在形成。城陵矶新港区党工委书记李建华介绍:“2022年,城陵矶港成为继重庆港、武汉港之后,长江中上游第三个‘百万标箱大港’,跻身‘世界内河百万标箱枢纽港口俱乐部’。”
城陵矶“进阶”,是湖南近年来不断畅通开放通道、做强开放平台、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的一个缩影。通过加快建设陆海互济、四向拓展、综合立体的国际开放通道,湖南不断拉近与世界的距离,从“不东不西”的内陆腹地,迈向开放前沿。
着力畅通开放通道。湖南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畅通开放通道,努力建设对外开放支撑平台体系。
目前,湖南已形成水陆空铁一体、“东南西北”全方位“立体出海”的国际物流网体系:东接长三角,城陵矶港拥有千吨级以上港口码头泊位71个、1275公里干支航道;南连粤港澳大湾区,组建了全国第一条以对接非洲为特色的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向西加速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山城怀化与老挝有了“直通车”,运输时间缩短三分之二;向北,中欧班列(长沙)开行数量近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满载工程机械、汽车等“湖南制造”的列车,12天可抵达明斯克;向上瞄准航空,长沙机场联动张家界机场、常德机场等,打造空中通道,从黄花机场出发,4小时可抵达国内外160个城市。
拥有国际航空货运、中欧班列、江海联运、铁海联运、东盟货运等五大国际贸易通道,构建“产业+园区+口岸+通道+市场”五位一体格局,作为内陆地区,湖南打造出全链条综合物流解决方案。
持续升级开放平台。湖南致力于高标准建设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打造内陆地区会展高地,高效率推进“五好”园区建设,提升开放平台综合实力。目前已设有3个国家一类口岸,建有5个综保区、2个保税物流中心,叠加了13个进境指定商品查验场资质。随着中非经贸博览会和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两大国家级对非经贸合作平台长期落户湖南,湖南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迎来更多先机。
6月29日至30日,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在长沙举行,来自68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各界代表出席开幕式,参展商、展品较上届分别增长70%、165.9%,实现“9场高端论坛由国家部委主办”等5个“首次”,发布34项合作成果,推动中非经贸合作再上新台阶。
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建设也在全面推进,成功打造“湘企出海+”综合服务平台、湖南企业国际化经营服务平台等外贸服务平台,推动破解非洲农产品准入问题,创建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加速构建全新对非物流通道,地方对非经贸合作研究中心渐入佳境。
不断优化开放环境。湖南自贸试验区在优化开放环境的制度创新上发力,以改革红利赋能高质量发展,不断吸引要素、项目、资金集聚。
5月30日,海关总署下发操作指引,在全国海关实施“内河运费扣减新举措”。其源头即岳阳自贸片区首创的“内河运费不征关税”的制度创新:凡在岳阳上岸清关的转关货物,均可享受“内河运费不征关税”自贸创新政策。试点实施后,从上海到岳阳段,一个集装箱普柜大约节省费用380元,冻柜约节省费用950元,吸引了一大批来自云贵川鄂的企业到岳阳清关。
“它解决了内陆口岸内河段运费计入关税基数的普遍性问题,拉平了内河港口与沿海港口的关税成本差距,解决了内河港多年的难题。”岳阳邦盛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勇科说。
湖南自贸试验区还推出“水运转关货物提前申报”“抵港直装”等制度创新,便利了粮食等大宗商品进口,每年为企业节省滞箱费、滞港费1000万元以上;探索“药食同源调味品通关便利化模式”,解决了小茴香、肉豆蔻等药食同源调味品通关难题,通关时间由15天减少至2天,每年为企业减少仓储费用800万元以上。
三年来,在这块面积仅119.76平方公里的改革“试验田”里,湖南培育出丰硕成果,探索形成了39项全国首创制度创新成果:“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市场化升级新模式”等7项成果、做法在全国复制推广和推介;首创外籍人才来湘工作管理服务“一口受理、并联审批”,办理时间压缩三分之二;开办涉税业务、出口退税时间跑出“加速度”,比全国平均快3个工作日……
2022年,湖南外贸跻身千亿美元俱乐部,实际利用外资、对外投资规模均居中部地区首位。
改革开放互相促进?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6月22日,来自湖北武汉的20标箱、540吨重的硫酸铵运抵湖南怀化国际陆港,在怀化海关监管下,货物将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南下,最终到达老挝琅勃拉邦。这批货物的发运是湘鄂赣三省合力推动东盟班列发行的首例成功探索。
2022年12月,在长江中游三省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湘鄂赣三省签署了相关协议,提出利用怀化国际陆港对外通道和对接东盟品牌优势,协同三省焦柳线、沪昆线上的城市货源在怀化集并,统一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用户管理和身份认证,实现用户“一次注册、三省通用”,利用机制创新,提高运输效率,降低企业运输成本。
湖南善用改革创新这把钥匙,坚持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突出抓改革开放标志性工程,构建高水平开放新格局的支点。8月底,湖南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湖南省委关于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把推动长株潭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作为实施改革开放高地标志性工程之一,着力破除阻碍要素自主有序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跨区域要素市场化流动”。
长株潭以占湖南全省13.3%的土地面积、25.7%的人口,创造了41.7%的经济总量,是湖南构建高水平开放格局的支点、跳板和窗口。
湖南省于1997年提出长株潭一体化战略。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谋划高质量发展,长株潭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应运而生。湖南希望通过制度创新进一步激发长株潭龙头带动作用,全力打造湖南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帮助全省深度融入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建设。
湖南省提出,“十四五”期间要打破行政区划限制,通过创新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成等合作机制,以产业园区为主要载体,在异地通过共建或托管等方式建设工业项目。
长沙市雨花经开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成熟,但空间受限;湘潭市韶山高新区产业配套基础好,承载能力强。两地一拍即合,在韶山市设立了长沙雨花经开区(韶山)智能制造产业园。这是长株潭一体化进程中首个“飞地园区”,也是长株潭探索产业协同发展新模式的“试验田”。如今,精密制造、轨道交通装备、机械电气设备制造等智能制造企业已在这里拔节生长。
湖南省发改委党组成员、省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事务中心主任吴小月介绍,长株潭三市除了构建错位发展、相互配套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不断优化交通互联体系,还推动125种电子证照互通互认,55项政务服务事项“跨域通办”,持续进行要素改革探索,突破行政区划藩篱,激活了更大的发展潜能。
深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打造开放、包容的国际化营商环境。湖南持续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入推进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成为全国第一批开展外商投资企业“单一窗口、单一表格”受理新模式试点的省份,备案新设外资企业占比超过99%,企业登记普遍缩短至3至5个工作日,以营商环境重点领域的一系列改革,全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厚植有利于经营主体健康发展的沃土,吸引更多资源要素向湖南集聚。
去年年底,汇聚了5000多项政务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湘易办”超级服务端正式上线。这是湖南全力打造的全省统一的企业、群众、公务人员“掌上办事”的总入口,优化营商环境的总平台,建设数字政府的总引擎,是湖南首创的“一件事一次办”全国政务服务品牌的升级版。
结合湖南的实际,“湘易办”在企业服务专区,还推出了政策兑现、营商地图、金融服务等特色模块。通过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导入,将实现惠企政策与企业信息自动匹配,能够为企业提供“开公司、办业务、找政策、提诉求、查信用、招人才、融资金、拓商机”等全生命周期的惠企服务。
营商环境的逐步优化,让越来越多的经营主体“用脚”为湖南投下“信任票”。今年上半年,湖南的经营主体增加了近42万户,同比增长9.56%。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2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显示:2022年,湖南综合得分排全国第7位,长沙市在各城市(不含直辖市)中排名第6位,位次均居中西部第一。
更新观念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主动对接融入国家战略。湖南发挥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以科技创新融合劳动力、资本等传统要素做强供给侧,以消费升级、拓展新兴市场做大需求侧,从参与国际国内分工体系的宏阔视野寻找自身的位置。
8月20日,湘琼合作共建产业园(首开区)在海南省东方市正式开工建设,首批3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约17亿元,涉及工程机械再制造等产业。这个产业园是湘琼深度合作的重点项目之一,依托湖南高端装备制造、对非经贸合作等优势特色产业,结合海南自贸港政策集成利好,拟打造为湖南开放发展的“桥头堡”和汇聚全球资源要素的“中转站”。“这里将以湖南企业和湘商企业为主体,整合导入全球资源,加快形成产业集聚效益,在工程机械再制造出口、对非新型易货贸易等方面联合集成创新,实现创新业务突破。”湖南省商务厅自贸区综合协调处处长罗专说。
通过进一步密切与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海南自由贸易港等的产业协作与经贸合作,湖南“借船出海”,更好更快“走出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链上革命”勃发,优势产业加速走向全球。湖南着力发挥产业集群优势,推动全省优势产业、龙头企业主动走向全球,让这些优势产业成为湖南制造开拓国际市场的一张张亮丽名片。
当地时间9月6日下午,由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制造的氢能源智轨电车在马来西亚沙捞越州古晋市开启试跑,成为古晋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智轨电车造型靓丽,无需铺设钢轨和接触网,具有基础设施投资小、调度灵活、低碳环保等特点,被形象地称为“马路列车”“胶轮列车”。据了解,沙捞越州已向中国中车订购了38列智轨电车,此次试跑结束后,这些电车将分批次交付并投入使用,覆盖古晋市的三条线路。
湖南株洲集聚了中车株机等多家中车集团旗下子公司,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配套企业400多家,产业集群年产值超过1500亿元。仅用10多分钟,这里就能集齐生产一台电力机车所需的上万个部件,集结全球顶尖专家;最快只要8个月,这里就能研制出一列新型列车……速度的背后,是“链上革命”带来的强大产业协同力。
目前,“株洲制造”已走进马来西亚、南非、土耳其、捷克等国家,成为全球行业顶流产品,株洲成为世界最大轨道交通装备出口基地之一。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上,湖南共有长沙市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集群、株洲市中小航空发动机集群、长沙市工程机械集群、株洲市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集群4个产业集群在列,数量仅次于江苏、广东,与浙江并列全国第三。
“我们将力推这4个产业集群向世界级产业集群跃升。”湖南省工信厅厅长雷绍业信心满满。
立足全球视野?开放合作迈上更高台阶
6月,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召开前夕,马达加斯加共和国农业部原秘书长拉库托松·菲利贝尔来到袁隆平院士墓前。他捧起一碗杂交水稻稻米,凝视墓碑,表达哀思与敬意:“没有袁隆平老师,马达加斯加就没有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香飘非洲,是湖南深化对外经贸合作的一个缩影。湖南立足全球视野,做强开放主体,从容地走向世界舞台,书写了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的新篇章。
强化制度创新,更好服务全球。在国务院批准的21个自贸试验区中,湖南自贸试验区是唯一一个将对非经贸合作作为主要任务之一的自贸试验区。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依托湖南自贸试验区于2020年成立。2022年,中国工商银行湖南省分行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成功办理了一笔242万肯尼亚先令(约合13.7万元人民币)的跨境汇款、先令结汇业务。这是首笔肯尼亚先令汇至中国并兑换人民币的业务。
长沙非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Kilimall)是这笔业务的受益方,作为第一家进入非洲互联网和电商行业、第一个在非洲实现100%在线支付的中国公司,该企业近年来与肯尼亚等非洲国家的资金往来日益频繁。
Kilimall品牌总监廖峥嵘说,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为企业提供了肯尼亚先令原币种汇回国内并结汇的适配方案,在肯尼亚先令结算人民币的汇兑及汇率风险管控上提供了便利,更好打通了中非之间资金流通的闭环。
目前,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已经开通了南非、尼日利亚、加纳、肯尼亚、博茨瓦纳、赞比亚等非洲国家的对公即期结售汇业务,推动中非经贸往来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集成化制度创新,打造对外经贸合作的新平台,既推进了我们的开放,也服务了全球。”长沙市雨花区区长黄军其说。
密切交流互鉴,深度联通全球。6月29日,马拉维共和国驻长沙总领事馆正式开馆。这是马拉维共和国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领事馆,也是非洲国家在湖南设立的首家领事机构,它是继2017年老挝驻长沙总领事馆开馆后,湖南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又一里程碑事件,将进一步扩大湖南与马拉维在贸易、投资、农业、文化、教育和旅游等各领域交流与合作。
3年来,湖南与非洲的经贸合作增长势头强劲,成为中非经贸合作的亮点之一。“2022年,湖南对非贸易总额556.6亿元,较2021年增长42.8%,较2020年实现翻番。今年前5个月,湖南对非洲进出口270.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4.5%。”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肖百灵在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上介绍。
湖南与非洲国家贸易交往源远流长,双方经贸合作基础好、产业契合度高、市场互补性强。近年来,通过破解非洲农产品准入问题、打造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构建全新对非物流通道、成立地方对非经贸合作研究中心,湖南与非洲多数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成为地方对非经贸合作的先行者。非洲咖啡、海鲜、辣椒、鲜花在湖南深受喜爱,湖南的农机、黑茶等也在非洲成为抢手货……
研发引领,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9月1日,长沙市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首开式举行,40个重大项目现场开工、揭牌和签约,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外资企业研发总部和研发中心,知名高校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等。
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有自身的优势和底气:有湖湘文化蕴含的“敢为人先、经世致用、求真务实、开放包容”等开拓创新精神特质;有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58所高等院校,以及99家独立科研机构和2300多家各类创新平台提供的科教资源、智力资源支撑;有北斗规模应用、现代种业、高性能计算机等创新领域形成的产业比较优势;有长沙房价较低、教育医疗水平高、城市气质深受年轻人追捧、正在吸引大量人口净流入等独特优势。
“长沙智能制造生产企业有1200多家,为公司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徐大全看好湖南在智能生产制造方面的优势,将全球新能源研发技术中心放在了长沙。
湖南坚持“引进来”“走出去”,通过突出数字互享、产业互动、通道互联、人文互鉴,加速融入全球,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让湖南与全球交流更加紧密,合作更加深入。
千年前,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很多商业远洋帆船曾载着“长沙窑”陶瓷驶向世界。植根湖湘沃土,以改革和开放为“双轮驱动”,湖南正坚定不移继续优化全方位开放格局,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服务新发展格局为引领,打造开放层次更高、制度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经济活力更充沛的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陈俊?苏晓洲?周楠?余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