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国家与中国同属发展中国家,在国家发展的某些阶段具有相似性,我们可以借鉴中国的成功经验,更好促进非洲的发展。”
■习近平主席的著作《摆脱贫困》中提到“扶贫先扶志”等理念,与此相似的一些做法正在卢旺达得到具体实施。
1月16日,在中非合作论坛中方后续行动委员会秘书处的组织下,40余名非洲国家驻华使节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经过改革开放40年,中国探索出一条成功的发展道路,非洲国家与中国同属发展中国家,在国家发展的某些阶段具有相似性,我们可以借鉴中国的成功经验,更好促进非洲的发展。”非盟常驻代表拉赫曼塔拉·默罕默德·奥斯曼对本报记者说。
“从物资短缺的时代走到今天,改革开放让中国人过上了体面的生活”
来到“壮美篇章”主题内容展区,在花坛的旁边是一尊雕像,18位农民围拢在一张小桌子前,正对着一张报纸进行讨论,表情栩栩如生——这是1978年安徽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包产到户“红手印”的场景。
“中国创造性地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和生产力水平,这为日后取得令人瞩目的脱贫成就奠定了坚实基础。”卢旺达驻华大使查尔斯·卡勇加说。
玻璃柜中展示的一张张布票、粮票、肉票,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听到解说员介绍说,当年中国的生活物资全面短缺,人们需要凭票购买紧缺商品,驻华使节们心生触动。“这样的变化真是惊人,从物资短缺的时代走到今天,改革开放让中国人过上了体面的生活。”莱索托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马凯琦对本报记者说。
“中国领导人不仅关注城市的发展,更为改善农民生活投入了巨大精力”
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7.7亿人减少到2017年的3046万人,中国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这组数据引发非洲国家驻华使节们思考:中国减贫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布隆迪驻华大使马丁·姆巴祖穆蒂马说:“我知道,在中国,公务员需要走近民众,与他们一起商讨脱贫致富的方法,帮助提高农业技术,增加粮食产量。”
尼日利亚驻华大使巴巴·艾哈迈德·吉达认为,“中国领导人不仅关注城市的发展,更为改善农民生活投入了巨大精力。”
查尔斯·卡勇加告诉本报记者,习近平主席的著作《摆脱贫困》中提到“扶贫先扶志”等理念,与此相似的一些做法正在卢旺达得到具体实施,“卢旺达80%人口居住在农村。卢旺达政府正在向贫困人口传递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的理念,并向他们传授先进的生产技术,努力帮助更多人摆脱贫困”。
“通过这个展览,我了解到中国从哪里来,将往何处去”
从陆上交通到航空航天,从生物医疗到智能家居,“面向未来”展区是整个展览的点睛之笔。马丁·姆巴祖穆蒂马认为,高度重视科技投入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
在肯尼亚蒙内铁路沙盘前,驻华使节们久久停留。这是以中国铁路标准设计、建设、运营的标轨铁路。“蒙内铁路为非洲国家的人员流动提供了极大便利,也显著降低了物流成本。希望非洲的铁路质量都能像中国帮助修建的蒙内铁路那样好。”马丁·姆巴祖穆蒂马说。
自1989年以来,几内亚比绍驻华大使马兰·桑布就一直在中国工作和生活,“能亲眼见证中国的发展历程,是我的幸运。中国拥有伟大的领导人,能把这样一个大国治理得井然有序,相当不易。”桑布说。
“通过这个展览,我了解到中国从哪里来,将往何处去。领导强有力,民众真心拥护,经过不懈奋斗,中国终将取得更大的成功。”马凯琦感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