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江西省省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物流新闻 > 国内新闻 >

“无废城市”蓝图构想

时间:2019-01-31 08:47 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
江西省省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示:您的Flash Player版本过低,请进行网页播放器升级!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今年将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个左右有条件、有基础、规模适当的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无废城市”要如何选择?在建设的过程中,重点与难点在哪里?无废城市又将会给城市发展、环境管理、生活方式带来哪些转变? 一系列问题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

“‘无废城市’的选择是一个综合考量的过程”

“现阶段‘无废城市’试点还处于省级生态环境部门推荐报名阶段,截止日期为1月31日。之后,我们将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1部门筛选确定。现在互联网上流传的试点城市都不是官方版本,试点选择是一个综合考量的过程。”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固体处处长温雪峰告诉记者。

温雪峰介绍,“无废城市”建设是个系统工程,试点城市筛选,首先会考虑地方党委、政府的积极性和工作基础,如是否开展过或正在开展各类固体废物回收利用试点并取得积极成效;其次会综合考虑东中西不同地域、不同发展水平及产业特点,与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等国家战略规划相结合。

清华大学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博士刘丽丽曾参与过“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这是属于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的项目之一。

刘丽丽介绍说:“目前,我国共有44个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不仅引进了先进设备、引入产业链整合、吸引作坊式拆解企业入园,还推动开展了‘城市矿产’参观教育活动,对中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

据了解,全国类似“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的试点和项目还有很多。如发展改革委牵头开展的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开展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农业农村部开展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农膜回收试点以及住房城乡建设部实施的城市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建筑垃圾治理试点等。

“这些试点工作,对于推动各类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现阶段开展综合性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温雪峰说。

“‘无废城市’建设重点是打通壁垒”

虽然有了良好的工作基础,然而“无废城市”建设还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和困难,需要逐一突破。如多位专家不约而同地指出协同合作方面面临的问题。他们表示,现阶段想达到“无废城市”的标准,很多地方缺少的并不是技术,甚至也不是资金,而是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机制。

他们认为,只有打通部门单位、社会各界的壁垒,才可以让现有的技术手段、资金资源等发挥最大作用。

“我在陕西西咸新区调研时,看到他们做了一个用建筑垃圾筑路的尝试,在试点中铺设了高速公路,顺利消纳了大量建筑垃圾。为此,有关部门、单位开展了大量科研,也形成一些成果规范,效果非常好。然而,这个试点最终因为缺少协调配合,无法统筹经济利益等因素,没能继续下去。”生态环境部固管中心副主任臧文超不无遗憾地说。

对此,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领军人才教授级高工张益更为直接地指出了固废处理存在的各项壁垒。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重点任务中对多项固废提出了要求,然而这些固废的主管部门均不相同,例如工业垃圾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由住房城乡建设部主管,农业废弃物主要由农业农村部管理,危险废物由生态环境部主管,如何实现部门协同是推进‘无废城市’的一个难点。”张益强调。

《方案》的基本原则中也提出要坚持系统集成,注重协同联动。围绕“无废城市”建设目标,系统集成固体废物领域相关试点示范经验做法。

“从试点内容上看,‘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更强调在补齐短板的前提下,协同推进,提升全市域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水平。”臧文超说。

她介绍说,在具体举措上,将主要围绕理顺城市层面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与循环利用的体制和长效机制下功夫。这其中就将包括建立部门责任清单,集成国家单项试点可推广应用的制度、机制和模式,探索建立固体废物综合管理制度和技术体系等。

“‘无废城市’要避免名片化,要做到真正改变城市发展和生活方式”

按照《方案》的目标要求,今年6月底前,要研究建立以固体废物减量化和循环利用率为核心指标的“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并与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衔接融合。

“‘无废城市’的提出,其实是一种更先进的发展方式和发展理念。国内曾经或正在提出很多名目的城市建设方案,然而有些已经变成了城市的宣传名片,除了‘头衔’,再没有其他实际的成效和作用。‘无废城市’的建设要避免这种‘名片化’,做到真正改变城市发展和生活方式。”张益建议。

对此,他提出,“无废城市”指标体系的建立,在做到统筹兼顾的同时,应该将指标设定到“踮着脚可以努力够到,但是不能轻易就可以达到”,并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分别设立指标体系,不可一刀切。这样既可以防止一些基础还未达到,并不适合参与的城市为了“头衔”盲目参与,也可以避免没有任何城市可以达到标准,导致“无废城市”建设推行不下去。

与此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将好的模式推行下去,让试点城市真正起到带动作用,也让“无废城市”真正成为一种有分量的城市发展模式。

专家认为,这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推动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用最少的资源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让我们的资源开发利用既支撑当代人过上幸福生活,也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根基。

这正是“无废城市”建设的任务之一——延续推动高品质的循环经济,也是减少资源浪费、推动固体废物资源化的有效办法和重要手段。

温雪峰告诉记者:“塑料、饮料瓶循环利用之后,可以制成食品级塑料继续循环,这就是一种较高品质的循环经济,而如果回收之后只能制成工业塑料,就只是降级的循环。”

而推动这种高品质的循环经济,一方面应当鼓励行业产业加大投入,按照高标准生产高质量产品,另一方面政府也应该通过一些必要手段来引导民众购买这些产品。通过这些手段,推动形成一个具有高经济效益的产业链,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终实现“无废城市”美好的远景目标。

不仅如此,在推行“无废城市”建设,绿色理念的树立也非常重要。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对于消费者来讲,流通领域和生活领域的减量化需要时间和过程,开展‘无废城市’建设,也是倒逼人们转变生活方式的一种促进。”臧文超说。

固体废物本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怎样“变废为宝”,减少固体废物产生,增加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这需要政府、企业、公众多方的努力。让每一类固体废物尽可能地得到最大限度利用,推动城市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这也就是“无废城市”建设给我们描绘出的未来愿景。

延伸阅读

“无废城市”建设虽然是中国首先提出的,但国际上也有类似模式的城市建设经验可以借鉴。

清华大学教授李金惠介绍说,近年来,日本、欧盟、新加坡在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方面都开展了积极的尝试与探索。

日本持续推进建设循环经济社会基本规划。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在探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时,就开始考虑向生态型经济模式转型的问题,形成了“循环型经济”和“循环型社会”的初步理念,为“环境立国”奠定了理论和思想基础。日本环境立国的目标是:创造性地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即建立一个“低碳化社会”“循环型社会”和“与自然共生的社会”,并形成能够向世界传播的“日本模式”,为世界做贡献。

日本的建设循环经济社会基本规划目前已处于第三阶段(2013~2020年),提出建设循环型社会,通过促进生产、物流、消费以至废弃的过程中资源的有效使用与循环,将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负担降到最低程度。

欧盟委员会先后发布了“迈向循环经济:欧洲零废物计划”“循环经济一揽子计划”,通过深化循环经济,推动产品、材料和资源的经济价值维持时间最大化、废物产生量最小化。

新加坡提出迈向“零废物”的国家愿景,通过减量、再利用和再循环,努力实现食物和原料无浪费,并尽可能将其再利用和回收。

“尽管提法不尽相同,但核心是相似的,主要是为了建设一种新的经济体系和社会发展模式,从根本上解决自然资源瓶颈,以及废物处置对稀缺土地资源的占用问题。”李金惠说。(记者吕望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