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江西省省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物流新闻 > 国内新闻 >

河南企业物流成本将再降低 货车分时差异收费延长至10个小时

时间:2019-06-25 08:56 来源:河南商报 点击:
江西省省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示:您的Flash Player版本过低,请进行网页播放器升级!


  6月22日,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2019年河南省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从税费、融资、用能、用地、物流、支持企业内部挖潜等6个方面入手,提出30条降成本政策措施。

  省发改委方面表示,根据测算,今年降成本政策约为企业降低成本675亿元,再加上2018年税收优惠政策翘尾效应约219亿元,预计2019年我省出台的30条降成本政策措施,累计可为企业减负约894亿元。

  实招1减税降费,实施援企稳岗护航行动

  政策摘要:

  1.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对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返还标准可按6个月的当地月人均失业保险金和参保职工人数确定,或按6个月的企业及其职工应缴纳社会保险费50%的标准确定。对符合条件困难企业,经批准后可缓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缓缴期限不超过1年,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

  2.自2018年10月1日起,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内,电子商务出口企业出口未取得有效进货凭证的货物,并符合有关条件的,试行增值税、消费税免税政策。

  实招2降低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政策摘要:

  1.建立健全“敢贷、愿贷、能贷”长效机制。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小微企业贷款的“两增两控”目标,确保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以下(含)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同比增速,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新发放公司类贷款中,民营企业贷款比重进一步提高。

  2.2019年起,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小型和微型企业贷款考核标准由“单户授信小于500万元”调整为“单户授信小于1000万元”。

  实招3降低用能、用地、物流等运营成本

  政策摘要:

  1.落实国家部署,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再降低10%。

  2.允许制造业企业的工业物业产权按幢、层等固定界限为基本单元分割,用于引进相关产业链合作伙伴的产业项目。

  3.根据各地土地规模、土地估价结果、土地市场情况等,可以下调工业用地出让竞买保证金和合同履约保证金,合理确定工业用地出让金缴纳期限。

  4.继续实施高速公路货车分时段差异化收费政策。在首次实行差异化收费政策的基础上,延长优惠时段两个小时(由原来的每天22时~次日6时,延长到每天20时~次日6时),扩大优惠范围,由原来仅对持有河南省ETC非现金支付卡的货车享受9折优惠,扩大到持有全国各地ETC非现金支付卡的货车均享受9折优惠。

  5.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存量收费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和独立桥梁、隧道,随着收费期届满或通过政府提前回购等方式,逐步有序停止收费。

  实招4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

  政策摘要:

  推动1万家工业企业、带动3万家中小企业上云,帮助企业降低信息化建设成本和门槛。开展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培育100个省级智能车间、50个省级智能工厂,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智能化水平。建设10个省级智能化示范园区,推动企业生产运营、园区运行管理和公共服务智能化升级。

  观点

  有望使河南今明两年GDP增幅提高0.5%以上

  知名经济学家、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认为,新出台的30条措施具有三大特点:一是降成本选项都是企业核心关切点,也是企业经营中的痛点,落实这些降成本措施将极大减轻企业经营压力,为企业创新提供更大的空间;二是力度大、无虚策、可操作性强,属于货真价实的惠企政策干货;三是方向性和引导性强,对传统产业和创新型企业采取不同的政策,有利于企业转型升级,有利于河南产业结构调整。

  在宋向清看来,30条政策措施中最大的亮点是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重点扶持,包括降税减费和普惠制的推广等,能真正通过具有操作性的举措消除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歧视。

  他进一步表示,政策上开门、执行上锁门,政府开门、银行锁门,不得不做出样子时就装个玻璃门、弹簧门等现象,是当今经济发展中的大课题,“此次政策具体到位,对于规避此前针对弱势企业的不公正做法具有重大意义。”

  受访时,宋向清向河南商报记者表示,30条政策措施中,对跨境电商的降成本措施也可圈可点,尤其是企业可以叠加享有降物流成本、降能源成本、降土地成本等,无疑会使河南省的营商环境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他判断,预计这些措施最慢将在三个月后产生明显的市场反应,企业活力和动力将增加,预计该项政策有望使今明两年河南GDP增幅提高0.5%以上。

  同时,宋向清建议,应尽快出台配套实施细则,确保政策能够落到实处,真正发挥效用。(首席记者陈诗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