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庐山管理局,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八里湖新区、鄱阳湖生态科技城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及驻市有关单位:
《九江长江经济带区域航运中心建设规划》已经市政府第19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2018年3月28日
九江长江经济带区域航运中心建设规划
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的号召,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16-2025年)》,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功能,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推进九江沿江开放开发,促进沿江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实现地方经济发展的“动能转换”,把九江打造成为立足全省、服务长江中上游区域、对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辐射长江经济带的区域航运中心,提出如下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会议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抓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九江区域航运中心的战略契机,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把“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落到实处,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顺体制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区域与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以九江市人民政府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动能转换”为切入点,把航运中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同九江具体情况相结合,推进九江沿江开放开发,促进产业优化布局和转型升级,为长江中上游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总体定位
九江建设区域航运中心是立足全省及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区域的战略举措。九江长江经济带区域航运中心的区域性是在“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以及“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背景下,相对于整个长江经济带中上游提出的,是把昌九地区建设成为率先发展战略高地,扩大对外开放,提升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因而,本规划对九江长江经济带区域航运中心的定位为:立足全省、服务长江中上游区域、对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辐射长江经济带的区域航运中心。
规划把九江长江经济带区域航运中心建设成为具有“二横一纵”的水路运输网路、“两主多点一中心”的铁路货运枢纽体系、“两纵三横”的公路运输网络等各种运输方式均衡发展的联运中心和航运物流公司集聚、航运服务业务广泛、物流园区功能完善、临港及临空经济综合开发等航运物流服务充分有效的资源中心,具有航运基础设施齐备、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产业要素集聚、现代物流服务高效、航运科技文化发达、智慧航运体系完善、航运生态环境友好和政策保障措施精准的特征,形成联通便利的对外开放环境和生态友好的产业集聚环境。着力打造综合交通运输中心、多式联运中心、现代航运服务中心、对外开放平台和产业集聚平台(“三中心两平台”),依托航运生产性服务业嵌入条件下的九江临江经济发展模式,形成沿江经济带,充分发挥腹地经济与航运产业的联动,切实降低综合物流成本,增加沿江产业经济体总量,注重与其他航运中心的互补和错位发展,发挥区域航运中心的辐射与对接作用,让航运经济成为九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让九江航运物流通道成为江西经济发展的对外窗口;重点发挥九江航运服务中心的孵化器功能,形成龙头企业、上市公司等航运相关经济体,扩大航运服务体量;依托长江、赣江、信江、鄱阳湖等内河航运资源,以九江港为核心,把握当地经济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以及当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对接自由贸易港区建设,形成贸易自由、经济发达、金融开放及航运便利“四位一体”的地级市建设区域航运中心示范。
(三)基本原则
一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筹原则。秉承科学发展理念,开展集约化、生态化、规模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模式。注重港航产业一体化建设,对岸线、码头、航道等经营诸要素重组,实现成本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注重航运物流产业与地方自然生态环境、城市社区发展的有机结合,实现经济成长的“绿色发展”;注重规模效应对物流节点处理能力的促进作用,大力发展(保税)物流园区、公共仓库、公共码头等公共型物流基础设施;注重互联网、大数据、环保技术等新兴技术手段在航运物流产业中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产业的服务效能。
二是政府引导、市场配置的“双动力”原则。建立健全九江区域航运中心市场机制,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政府的主观能动性;坚持管建并举,在大力发展和培育九江航运市场的同时,坚持科学发展、合理规划,并有效解决市场主体发展中的各类问题,引进各类航运资源,打造具有开放型江海通达的航运物流服务能力与资源配置能力的区域航运中心。
三是基础航运服务和现代航运服务并举原则。一方面,区域航运中心的建设需要依托齐备的基础航运服务,提高九江的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加强港口、航道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完善物资供应、货运代理、船舶代理等基础服务功能;注重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无缝衔接、本地航运物流系统在区域运输网络中的接入能力以及航运物流系统与企业用户的通达效率。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形成航运交易、信息交流、航运融资、航运保险等航运服务业态,促进航运服务与信息、金融、物流等服务的有机融合,提高现代航运服务水平。
四是航运物流服务与产业联动发展原则。航运物流服务需要顺应区域产业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依托临港产业中心与临港物流中心,将产业发展与运输服务有效衔接,利用综合保税区等特殊监管区的建设契机,打造创新平台,推动瑞昌、城西、城东、湖口、彭泽五大港区协调发展、产业布局优化,扩大航运服务集聚空间;明确航运物流基础设施对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先导作用,建设适度领先于区域实体产业发展的航运物流基础设施。
五是区域协同发展原则。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求,推动长江经济带形成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竞争有序的航运发展格局;对接其它航运中心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本土优势,深化九江港与其它沿海沿江港口的合作交流,开展江海直达及江海联运,创新多式联运模式;发展国际友好港口,打造九江始发的中欧国际铁路货运通道,开行中欧班列。
(四)发展目标
(1)第一阶段
以非法码头整治为切入点,集约利用岸线资源,管控临港腹地;以港区铁路专用线建设和港区与高速公路专用连接线建设为重点,建成通达顺畅的无缝衔接式港口集疏运体系,发挥多式联运优势;以扶强做大龙头企业为抓手,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以进口商品指定口岸建设运营和港口口岸服务为平台,加快申报更多特定进口商品指定口岸资质,形成辐射赣鄂皖周边区域的口岸开放高地。
到2020年,将九江建设成为各种运输方式均衡发展的联运中心,初步形成集港口作业、航运服务、产业集聚、口岸通关、保税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实现“赣沪通”、“赣浙通”稳定运行,九江至洋山港“天天班”、南昌至九江小支线、长江沿线班轮良好运行;依托九江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建成以水运为核心的江海联运、江河联运、水铁联运、水公联运的数据中心和云服务平台,实现与水运相关的现代服务业质的飞跃,力争建成进口粮食、肉类、水果、整车等货物的指定口岸,促进九江口岸开放功能扩大到全部一港五区。九江港实现年货物吞吐量2亿吨,年集装箱吞吐量50万标准箱,航运企业船舶运力达到200万载重吨。
(2)第二阶段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完善运输服务功能;以航运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为切入点,提供高效、经济的航运物流服务;以九江临港经济发展为重点,打造产业集群与港区建设一体化发展模式;以航运生产性服务业嵌入临江经济发展为抓手,充分发挥航运物流对腹地经济的“链接”作用;依托鄱阳湖区港区及庐山景区,建设游轮枢纽,探索游轮经济发展模式。
到2025年,将九江基本建设成航运物流服务充分有效的资源中心,具有中转型和腹地型航运中心基本功能的区域航运中心,沿江经济带初步形成,航运产业及临港产业实现集聚。按照九江特有的临港经济模式开展航运服务,与武汉、上海等航运中心形成错位发展、互为依托的航运中心联盟。九江港实现年货物吞吐量2.8亿吨,年集装箱吞吐量90万标准箱,航运企业船舶运力达到300万载重吨。
(3)第三阶段
以临港经济发展为核心,引入化工、机械、建材等特色产业链,完善临港产业链配置;以航运服务集聚区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航运服务与临港产业资源的联动功能,加快形成航运服务和金融产业集聚,带动航运物流企业上市;依托九江庐山机场及昌九发展大道,探索航空物流发展模式,建立完善的多式联运体系。
到2030年,九江基本形成联通便利的对外开放环境和生态友好的产业集聚环境。实现岸线规划及集疏运体系合理,集聚以港口作业、航运企业、相关机构等为代表的产业要素,产业集约程度达到区域领先地位;具备完善的航运配套服务功能,航运服务产业链完整,区域辐射能力较强;口岸综合效率及智能化程度较高,航运相关信息传递及交流渠道畅通;绿色航运发展适应长江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政府监管、服务高效,行政环境优良。九江航运中心基本建设成为具有航运基础设施齐备、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产业要素集聚、现代物流服务高效、航运科技文化发达、智慧航运体系完善、航运生态环境友好、政策保障措施精准的开放型江海通达的航运物流服务与资源配置中心。九江港实现年货物吞吐量3.4亿吨,年集装箱吞吐量130万标准箱,航运企业船舶运力达到500万载重吨。
二、建设基础及发展潜力
(一)建设基础
1.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十二五”期间,九江市经济总量显著增加,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主要经济指标稳居全省前三。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96.13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2.67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1088.9亿元,增长8.6%;第三产业增加值854.56亿元,增长11.5%。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3:51.9:40.8,第三产业占比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3%、48.7%和48%。全市人均生产总值43338元,同比增长8.9%。
工业发展势头强劲。2016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115.73亿元,同比增长9.3%。五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821.08亿元,同比增长9.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3.6%;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425.68亿元,同比增长9.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8.2%。工业项目呈扎堆之势,先后引进理文造纸、中粮产业园等一大批重特大项目;工业园区规模不断壮大,全市14个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均超100亿元,其中8个过200亿元,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
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增长,第三产业占比五年(“十二五”期间)提高4个百分点。商贸物流、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蓬勃兴起;住宿餐饮、旅游休闲、邮政通信等生活性服务业稳步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房地产业、文化创意、中介服务、社区管理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增长。旅游经济主要指标总量连续五年居全省首位。
2.沿江产业布局合理
九江市主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在沿江区域重点发展石油化工、钢铁和有色冶金、交通装备制造、电力能源、化纤纺织、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等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以石油化工、钢铁和有色冶金、现代轻纺、装备制造、电力新能源为主的产业结构。全市产业多分布在长江沿线,工业产业存量为沿江开放开发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目前,九江市已经形成一批主导产业明晰、规模优势突出、集群效应明显、辐射带动有力的特色工业园区。随着工业园区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石油化工、造船、粮油、港口物流等企业进驻沿江地区和鄱阳湖周边地区,如亚东水泥、理文造纸和理文化工等企业进驻瑞昌港区,特别是湖口港区的沿江岸线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分布有九江钢厂、储备粮库等企业专用码头。
3.港口布局初具规模
九江港划分为长江沿线港区和鄱阳湖区港区两大类,其中,长江沿线港区包括瑞昌港区、城西港区、城东港区、湖口港区、彭泽港区等五个港区;鄱阳湖区港区包括湖口湖区港区、都昌港区、庐山港区、星子港区、永修港区、柘林湖港区。长江沿线港区相继兴建了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的散货、件杂货、集装箱码头,截至目前,五个港区共有码头泊位272个,5000吨级以上54个。鄱阳湖区码头泊位共260个,使用岸线9364米,港口设计吞吐能力1000万吨,设计年旅客通过量787万人次。
瑞昌港区包括金丝港、梁公堤和下巢湖口等共3个作业区,以散货、件杂货运输为主,引入了重大招商项目,如理文造纸和理文化工项目、亚东水泥五、六期项目、中林华中木业项目等;城西港区包括赤湖作业区、滨江作业区、官湖作业区和阎家渡作业区等共4个作业区,以集装箱运输为主,兼有件杂货、滚装等运输功能,主要为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赤湖工业园、柴桑区货物进出口服务,并承担散货中转任务;湖口港区包括金砂湾工业园和银砂湾工业园等共2个作业区,以件杂货、散货运输为主,港口引入了重大招商项目,如神华配煤项目、630万吨优质钢项目(删除优质钢项目)、江西铜业项目、赛得利项目等;彭泽港区包括红光、彭郎矶、矶山等共3个作业区,以集装箱、散货、件杂货、危化品运输为主,为彭湖湾工业园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服务,承担原老城区龙城作业区的货运码头搬迁任务,未来将成为九江市重要的危化品中转储运基地;城东(城区)港区以散货、件杂货、危化品等为主,港口引入了重大招商项目,如江西省煤炭储备中心项目等。
“十二五”期间,九江港累计新建泊位28个,新增港口货物吞吐能力2840.4万吨、集装箱吞吐能力3.5万TEU。九江港长江沿线港区货物吞吐量,由2012年的4827万吨增长到2016年的1.13亿吨,年均增速24%。鄱阳湖区由于砂石需求量减少,港区货物吞吐量由2012年的545万吨减少到2016年的496万吨,年均减少10万吨。
4.腹地货源变化显著
九江港经济腹地范围辽阔,直接腹地包括九江市以及江西省中北部及赣江沿岸地区、湖北东部、安徽西南部地区,间接腹地可达四川、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区,泛腹地辐射范围拓展至北方煤炭基地、长三角经济区、浙闽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和西北经济区等主要发达地区。腹地内矿产资源、农副产品等资源丰富,因而九江港的货种以煤炭、金属矿石、矿建材料等大宗散货为主。2016年,九江港干散货吞吐量为8473.59万吨,占全港货物总吞吐量的74.8%。近年来,随着腹地产业的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以及港口条件的逐步改善,九江港的货种构成和不同货种的运输模式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钢铁、能源、冶金项目逐步向沿长江布局,石油及制品吞吐量呈逐年下降趋势,集装箱运输发展迅速,件杂货运输需求显著增长。
受江西省钢铁产业的布局调整和一批能源、冶金项目逐步向沿长江布局,九江港的煤炭和金属矿石吞吐量合计由2005年的440万吨快速增长到2016年的2495.39万吨,年均增速为11.3%,主要由长江沿线港区承担,其占全港及长江沿线港区货物总吞吐量的比重分别由2005年的4.5%和26.2%提高到2016年的13.6%和34.2%。
“十一五”以来,石油及制品吞吐量呈逐年下降趋势,特别是2007年沿长江输油管线的建成投产,九江港的石油及制品吞吐量迅速从2005年的610万吨锐减到2016年的378.6万吨;同时随着省内成品油输送管线的建成和管网覆盖程度的不断扩大,进一步分流了水路成品油运输。
伴随着腹地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港口服务能力的快速提升,九江港集装箱运输发展迅速,自2000年的0.45万TEU发展到2016年的27.3万TEU,“十五”期、“十一五”期和“十二五”期以来年均增速分别达到59.3%、19.2%和12.6%,从集装箱货源构成看,九江本地货源仅占1/3,其余主要来自南昌等赣北地区,另有极少量的周边省份货源。
随着腹地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沿江工业布局逐步展开,带来对件杂货运输的显著需求,件杂货吞吐量从2005年的175万吨增长到2016年的2079.44万吨,年均增速近30%。
5.航运服务初现雏形
5.1运输企业数量逐步增加
目前,全市工商系统共登记物流企业1553家。其中,货运代理企业167家,公路货物运输服务企业427家;铁路货物运输服务企业19家,水上货物运输及远洋货物运输企业45家,货运港口及码头服务企业136家;运输代理服务企业102家,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企业92家,仓储企业65家,邮政物流及快递服务企业312家。目前,代表性企业有中国邮政物流、烟草物流、中铁快运、长运物流、中兴货代、石化三鑫、中船工业物资闽赣有限公司、四方港务物流、中远海集运、和平物流等几十家物流企业。包括承接全国各地整车、零担货运,专线直达、往返运输、中转运输、仓储分装、门对门配送等第三方物流增值延伸服务,提供储存、分销、配送、信息服务、系统规划设计等供应链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水路运输方面,截至2017年6月,九江市共有水路运输企业59家,沿海省际危险品运输企业2家,沿海普通货运企业1家,省际内河危险品运输企业2家,省际内河普通货运运输企业50家,省内客运企业4家。
5.2船队发展逐步提升
“十二五”期间,九江市着眼提升经济社会建设行业保障能力,着力推进船舶运力发展,通过建立船舶运力发展奖惩制度、将船舶运力发展工作纳入工作绩效考核等举措,将船舶运力发展与招商引资工作进行有机结合,大力引进沿海企业落户九江,自2010年以来,全市船舶运力从441艘(35.07万载重吨)增长到452艘(56.36万载重吨),危险货物运输船舶从10.73万载重增长到15.26万载重吨,货运船舶总载重吨位增长60.71%。单船平均吨位从795载重吨增长到1400载重吨。全市船舶运力大幅增长的同时,运输船舶船型结构向标准化、专业化迈进,运输方式从发展普货运输向专业运输拓展,从长江中上游内河运输向江海直达运输拓展。
截至2017年6月,全市共有运输船舶452艘(客运船舶核查84艘、4136客位),货运船舶371艘,运力563646载重吨,其中沿海运输船舶16艘、11.45万载重吨(包括危险化学品船15艘109471载重吨),内河运输船舶436艘、44.19万载重吨(包括危险化学品船17艘、26987载重吨)。
5.3航线布局不断拓展
九江对外贸易航运已经开辟日本、菲律宾、新加坡、俄罗斯、韩国、香港、台湾、斐济等直达国家及地区近洋直达航线;对外籍船舶开放后,成功接泊了洪都拉斯、巴拿马、伯利兹、俄罗斯、越南、柬埔寨、韩国、丹麦等外国籍的远洋船舶;开通每日发班的九江—上海国际集装箱公共内支线;开辟昌九小支线,不断完善江西物流运输体系建设。
6.集疏运体系较完善
目前九江集疏运体已初具规模、较为完善。水路方面形成“二横一纵”的骨干航道和结构合理的港口布局;公路方面形成“三纵三横二联”国道、“两纵三横”省道和“六纵三横”高速公路;铁路方面形成“两主多点一中心”的铁路货运枢纽体系。
6.1水路网络
长江干线和赣江是内河高等级航道,上通重庆,下达上海并延伸至海外。由长江干线一级航道、赣江二级航道构成的“二横一纵”骨干航道,形成结构合理的港口布局和多式联运支撑的港口运输体系。
以城西港区和彭泽港区为两大枢纽港区,强化区域服务,促进港区间互动发展:城西港区,以综合保税区为核心,促进集装箱运输、航运服务与战略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打造航运服务集聚区;彭泽港区,构建大型散货与集装箱运输综合作业枢纽区,带动能源、冶金、化工等产业及大型物流产业发展。
建设瑞昌(码头)港区、城东港区、湖口港区3个沿江港区。瑞昌港区主要承担临港产业及周边运输服务;城东港区服务临港产业兼顾部分中转功能;湖口港区承担临港产业及周边运输服务。
加快发展星子港区、湖口港区(鄱阳湖)、姑塘港区、永修港区、都昌港区等环鄱阳湖港区和武宁港区、柘林港等修河港区。
6.2公路网络
境内分布有福银高速、杭瑞高速、武吉高速、彭湖高速、105国道、316国道等,可实现与省内外等广大地区的沟通联系,将形成“三纵三横二联”的国道、“两纵三横”的省际通道和“六纵三横”高速公路网络。
“两纵三横”省际通道:“两纵”包括南北运输通道及鄂赣粤运输通道;“三横”包括沿江运输通道、湘赣浙运输通道和赣湘运输通道。
高速公路将形成“六纵三横”的总体格局。“六纵”包括大广高速、瑞巾高速、福银高速、九江绕城高速、杭瑞高速(东段)、彭德高速;“三横”包括杭瑞高速(西段)—彭湖高速、都九高速—永武高速、修平高速。
国道将形成“三纵三横二联”的总体格局。“三纵”包括220国道、105国道、351国道(西段);“三横”包括351国道(东段)—530国道、316国道、353国道;“二联”包括531国道、532国道两条连接线。
6.3铁路网络
九江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区域性铁路枢纽城市,是江西省北部的门户城市,是长江黄金水道和沿江高速铁路与京九铁路大动脉的交汇点,是江西省重要的水陆联运枢纽和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城市。京九、武九、合九、铜九及九景衢等铁路在九江交汇,运营里程近500公里。未来有7个方向、12条干线汇聚九江,形成放射状的铁路枢纽网络,将拉近九江与周边各大经济区域的联系,加快推进九江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同时,规划建设九江城西港、瑞昌港、彭湖港区和彭泽彭朗矶四条铁路专用线,运营里程约51公里,有效推进水铁联运发展;规划形成“1+1”物流节点网络,包含九江南二级铁路物流基地及城西港区货场。
6.4航空网络
江西省航空运输网络有较大发展空间。受国家低空空域管理体制的影响,江西省通用航空发展水平总体上处于全国中游行列。通用机场方面,现有南昌青云谱、吉安桐坪、景德镇吕蒙、九江威家、九江庐山等5个通用机场。
目前,九江市通用机场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通用机场及服务保障设施较为缺乏;通用航空运营规模小、经济效益不佳,通航作业项目类型单一,消费性业务(公务航空、私人飞行等)开展较少;通航运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
7.口岸开放逐步扩大
九江口岸于198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一类口岸,1991年10月被全国人大批准对外籍船舶开放,目前是江西省唯一通江达海的国家一类对外开放水运口岸。现已有开放码头6个、锚地2个。分别是:上港集团九江城西港区国际集装箱专用码头、上港集团九江港外贸码头、三角线港区、闽赣公司214码头、九江石化总厂石化专用码头和湖口中建万佳码头。开放联检锚地有:姚港锚地和新港锚地。
继九江城西港区被纳入国家扩大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口岸以来,九江港不断拓展口岸功能、升级开放平台:2015年底获得进境粮食指定口岸资质,九江口岸直接进境的粮谷从无到有,种类不断增加,主要进境粮食的品种有高粱、大豆、豌豆、芝麻、大麦等产品,2017年九江口岸累计进境粮食、饲料突破13万吨。瑞昌进境木材监管区2015年通关运行,运行达标后年查验木材能力达到300万立方米,年熏蒸处理木材能力达到30万立方米;进境肉类指定口岸项目已于2017年6月开工,预计2018年竣工并通过国家质检总局验收,口岸进出口货种进一步丰富。2017年7月,九江港口岸扩大开放,瑞昌港区列入国家口岸办《2017年口岸开放审理计划》。
随着口岸“三互”大通关的不断推进落实和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地,口岸通关时间大幅压缩,九江口岸外贸进出口货物运量及集装箱吞吐量约占全省总量50%。2017年上半年九江口岸完成外贸进出口运量929.965万吨,同比增长4.34%。其中水运直接进口72.462万吨,同比增长56.38%;水运直接出口87.172万吨,同比增长45.33%。
九江口岸在全省率先采用全国统一版“一次申报”系统完成进出口报关报检申报手续,2016年末,成功对碰“一次放行”电子指令,全面实现关检“三个一”;2017年9月,全面推广应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国家标准版,用户登录平台可进行放行、查验、箱态等公共查询,完成了通关状态和物流信息综合查询的功能开发,接入监管场所视频信号,可实时、动态、清晰查看各口岸监管场所情况。
8.物流服务功能逐步增强
8.1航运物流产业基础扎实
九江航运产业快速发展,航运物流服务更加方便快捷,航运物流成本进一步降低,九江市有六大重点物流集聚区列入全省规划。目前,九江市初步形成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第三方物流竞相发展的物流业态,物流服务不断规范,九江水运口岸物流集群、共青城综合物流产业集群已列入省政府重点支持建设的物流产业集聚区,九江市新雪域物流园、长东物流园、九鼎综合物流园获评省重点商贸物流园区;上港集团九江港务有限公司、江西省三丰农业有限公司获评省重点商贸物流企业。
8.2航运物流企业招商初见成效
九江先后对接了江苏雨润、广东林安物流、浙江传化集团、山东金兰物流、深圳怡亚通等企业,物流企业的招商取得了巨大进展,促进了九江物流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在航运物流发展方面,九江市引入了上港集团这一航运龙头企业;在特色物流方面,九江市引入了新雪域冷链物流等一批特色物流企业。
8.3临港物流服务功能初显优势
“十三五”期间,在主要港区规划开展物流业重大项目建设。在瑞昌港区附近开展九江市开发区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中心项目、瑞昌码头工业城物流项目和林安物流项目;湖口港区附近开展湖口县大型仓储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和国华九江发电厂煤炭储运中转物流园区;彭泽港区附近开展赣电物流园项目、赣电集团泓达物流园建设项目和九江港红光作业综合枢纽建设项目;城西港区的九江二桥下游将建成九江现代综合大市场,由码头作业区、仓储物流区、商务区、配套区等组成,建成后将成为九江港开展港口物流的重要基础设施。
8.4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
九江市主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在沿江区域重点发展石油化工、钢铁有色冶金、现代轻纺、装备制造及电力新能源等产业,工业产业存量为沿江物流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随着各港区物流业重大项目的落成,将与各临港产业充分结合,在临港物流服务能力获得提升的同时,进一步带动临港企业降本增效,实现联动发展。
9.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
9.1口岸信息平台建设达到国家统一标准
2006年,江西省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江西电子口岸建设意见的通知》,拉开了江西省电子口岸建设的序幕。2012年,九江完成检港联网系统,实现了检验检疫、船代、货代、港口的信息交换和共享,通过电子舱单信息与检验检疫指令自动比对,实现了查验、放行指令的电子化。2015年5月,九江市形成《九江电子口岸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试点项目建设方案》,目前“单一窗口”平台已经接入海关、检验检疫系统,实现关检两部门“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实现关检港间通关、查验、放行的电子化;接入海事、边检系统,实现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口岸平台作业;接入口岸监管场所现场视频信号;完成了与口岸物流相关的进出口货物、运输工具的申报,完成了通关状态和物流信息综合查询等功能的开发和上线。
“单一窗口”平台已具备装卸船、箱报、放行、查验等查询功能和报关报检、船舶计划等申报功能。此外,平台还可用于口岸数字统计、口岸运行及海关查验合格的外贸企业集装箱免除相关费用政策的实施情况监测。
9.2信息系统助力行业安全监管能力不断提高
“十二五”期间,建成了覆盖全省港航管理系统的视频会议系统,并实现了与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省政府等部门视频终端的对接工作;建成了港航网站群,包括省局网站及11个设区市港航分局和局属单位等17个子网站,报道全省水上新闻动态、通航信息,发布水上政策法规、船型标准化公告、政府信息公开及办事指南等;初步建成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业务数据的整合与共享,增强全省港航管理部门工作协作能力和行业管理力度。此外,还建设了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AIS信号已覆盖赣江赣州至湖口、鄱阳湖区、信江中下游和主要旅游风景区水域。建设了赣江南昌至湖口Ⅱ级航道和仙女湖视频监控系统,系统具备相关平台的接入能力,能够接入GIS综合水上监控系统,通过集成不同监控手段获取的水上船舶交通动态信息,整合水上监控信息资源,为水上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提供全面、清晰、可操作、可录制、可回放的现场实时图像,水上安全监管、应急指挥和快速反应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9.3跨境电商贸易前景广阔
电子商务正在形成与九江市实体经济深入融合的发展态势,在羽绒、鞋服、珠贝、绿色食品、有机硅、节能灯等本地特色产业方面的应用不断得到拓展。2016年,电子商务爆发式增长,九江市电子商务销售额达385亿元,同比增长50.6%,6家企业获评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3个电商园区获批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10.航运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江西省及九江市关于港口建设与岸线规划、航运服务业发展、口岸建设等方面利好政策不断,为九江航运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2009年3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九江沿江开发的若干政策意见》,提出重点扶持沿江公路、港区铁路支线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九江口岸建设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安排港口建设用地等措施。九江市人民政府出台了《九江市沿江港口新建码头使用岸线管理办法》、《九江市鼓励企业专用码头向社会开放实施意见》,进一步落实省政府“推进九江沿江开放开发”专题会议的精神,保护和合理利用本市港口岸线资源,把好长江沿线港口岸线开发准入关,促进港口的建设与发展。
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促进港口合理布局,加强分工合作,推进专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
2015年7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发布《江西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实施方案》:江西将用5年左右时间,打通一批对外开放战略通道,发挥九江城西港区启运港优势,加快建设赣鄱高等级航道及集疏运体系,加强九江港与上海洋山港等沿海港口对接,提高江海联运能力。积极开行江西省至宁波、厦门、福州、莆田、深圳等沿海口岸的海铁联运班列,促进常态化运行。加快推进赣深客专、合安九客专、渝长厦客专、吉永泉铁路、鹰梅铁路、桂永郴赣铁路等项目建设,拓展出海通道。
2016年4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九江沿江开放开发的若干政策》指出:比照海铁联运补贴政策,出台鼓励全省货物在九江港进出口的扶持政策,支持九江以城西工业物流枢纽港区和彭湖工业物流枢纽港区为核心,建设九江水运口岸物流集聚区。
2016年10月,江西省发改委印发《江西省“十三五”省际区域合作规划》指出:科学配置现有的物流资源,依托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和海关监管查验场,统筹规划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特色商业区和专业市场,共同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在沪昆铁路、京九铁路和合福铁路沿线培育一批大型物流集团、第三方物流,构建区域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以长江航道水运为基础,航空口岸物流为重点,铁海联运为突破口,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口岸物流平台,形成铁路、航空、水运、公路多式联运的口岸物流商贸网络群。
2017年1月,江西省发改委发布实施《江西省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指出:大力推进铁水联运、公铁联运、公水联运、空地联运等多式联运,建成若干示范物流枢纽。在重点物流园区引入铁路专用线,提高仓储、中转设施建设水平,促进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长短途运输有效对接。全省30%左右的主要港口和大型物流园区引入铁路,铁路集装箱运输量增长20%以上,运输空驶率明显下降。在南昌、九江、赣州、上饶、抚州等地建设一批海铁联运、铁水联运、公铁联运示范物流园区。
2017年4月,九江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把九江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区域航运中心的实施意见》指出:建成以水运为纽带的江海联运、江河联运、水铁联运、水公联运的数据中心和云服务平台,实现与水运相关的现代服务业质的飞跃;积极拓展港口上下游产业链,发展以港口为枢纽的联运业务;支持昌九支线集装箱物流发展,在水水(赣江、长江)联运的基础上,拓展与陆路的多式联运方式。
2017年6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九江江海直达区域性航运中心的实施意见》提出:依托长江、赣江和信江等内河航运资源,以九江港为核心,把九江建设成长江中游地区江海直达、服务全省、辐射周边的现代化区域性航运中心,着力打造“三中心两平台”,即综合交通运输中心、多式联运中心、现代航运服务中心和对外开放平台、产业集聚平台,使九江成为我省对接融入长江经济带、通江达海的桥头堡。
2017年8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水运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快构建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水运体系:全面贯通三级航道,提前实现原有通航规划;同步建设港口码头,建成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公用码头;健全港口集疏运体系,提升多式联运服务水平;建设九江港和南昌港港口货运综合枢纽、九江港红光作业区和南昌港龙头岗港口物流园等配套基础设施;统筹推进支流水运建设,构建以赣江、信江为主通道,其他水系相衔接的水运体系;开展赣江非法码头专项整治,明确两年内完成专项整治任务。
(二)主要问题
1.整体经济基础有待夯实
经济总量不大、综合实力不强。九江经济总量仅为江西全省的1/11,城镇化率等多项指标尚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农民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待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传统重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支撑作用,产业层次总体偏低,产业链条较短,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市域内产业布局雷同,产业同质竞争现象较为普遍,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2.基础设施开发有待提高
九江是江西省唯一具备沿江岸线(152公里)的港口城市,但可开发利用的长江岸线长度受限,已使用的22.63公里中,岸线资源利用不尽合理,港城关系有待进一步衔接和调整,港口规模化水平有待提升,港口功能有待拓展。港口岸线利用与九江沿江开放开发新形势的旺盛岸线需求之间的不衔接、不协调问题日趋突出,表现在港口岸线总量难以满足需求、部分预留港口岸线正在进行临港开发、部分港口岸线功能已发生变化。
集疏运体系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存在与临港工业用地、交通运输规划不相适应的问题。集疏运通道规划不具体、铁路通道能力不足、与后方综合运输通道规划衔接不够。受主要公用码头区域疏港交通不畅、港口综合服务能力不强等制约,九江港承运或中转的通用件杂货运输任务仍比较少,目前江西省仍有较大规模的内、外贸集装箱货源通过铁路、公路运往上海、宁波、深圳等沿海港口,九江港作为江西“北大门”的枢纽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码头建设规模化、集约化有待加强。相对而言,九江港公用码头建设滞后于货主码头建设,部分港区甚至存在着规划的公用码头区被业主企业占用或即将占用的情况。总体上看,九江各港区码头设施仍比较落后,机械化、规模化程度偏低,小、散、乱的问题仍较突出。九江港多数码头的规模偏小、布局分散,3000吨级以上的生产性泊位明显偏少,一些临时性的砂石码头和简易码头占用了较多的港口岸线资源,沿江港口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度有待加强。
3.航运服务能力有待加强
高端航运服务有待拓展。九江航运服务业多集中在船代、货代、供应等基础服务上,中低端航运服务的发展整体水平不高,航运金融、保险、信息等高端航运服务还相对缺失。货运代理企业仅100多家,且规模较小。缺乏大型航运公司入驻,航运金融与保险业务尚未开展。
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九江航运物流企业尚无上市公司,只有上港集团九江港务有限公司等少数几家AAAA级企业。市场存在的企业“散、小、多、弱”现状,进一步造成市场不规范、无序竞争、信息不畅通、价格不实惠等弊病。企业难以做大做强、无法形成规模,全省规模化、集约化的龙头品牌企业甚少;大多数企业基础薄弱,交通运输工具陈旧、燃耗过高,运力规模较小,管理人才缺乏,安全经费投入不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部分企业举步维艰;运输方式单一,江海联运、江海直达及多式联运模式还不成熟,运输成本过高;一体化综合物流园区尚未全面形成,多式联运组织方式还不成熟。
临港物流服务能力欠缺。除外贸码头、集装箱码头等少数码头外,九江港的多数公用码头只能开展简单的货物装卸业务,不能提供必要的货物堆存、仓储分拨和其他港口综合服务,港口功能单一。九江港的临港物流园区建设滞后,主要公用码头区仍缺乏保税仓储、临港商贸服务等功能区规划。
船舶运力规模处于低位。从沿江其它各个地市看,营运船舶运力均超过百万载重吨,其中,长江下游的安庆、宣城、芜湖三市船舶运力总规模综合接近800万载重吨,地处长江中游的湖北宜昌、荆州、黄冈等市船舶运力基本都在百万载重吨以上。九江船舶运力规模在长江中上游处于低位。
4.航运科技文化有待发展
九江具有一定科技服务业基础,搭建了科技服务平台,但在航运科技方面尚未有所突破,市内高校仅九江远东海事学校、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和共青科技职业学院具有船员培训专业,尚缺乏航运管理人才培养和航运科技成果转化。在航运文化交流方面,尚未开展针对性文化交流,航运文化在城市特色文化建设中未列入重点发展规划。
5.智慧物流体系有待完善
九江智能物流体系尚未建立,专业物流信息系统有待规划建设,“单一窗口”建设有待完善。九江口岸信息平台建设达到国家统一标准,目前“单一窗口”平台已经接入海关、检验检疫系统,实现关检两部门“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但由于主管部门未放开与“单一窗口”数据对接权限,海事、边检两部门审批监管业务需进行二次操作,造成监管工作量增加和监管资源浪费。
一体化智能物流发展不足。九江智能物流体系尚未建立,专业物流信息系统有待规划建设,汽车、化工、钢铁、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等工业物流有待发展,物流信息化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末端配送网点布局尚需优化,物流快递与电子商务发展协同性不高。在物流企业中尚未充分推广RFID、电子数据交换(EDI)、GPS、货物自动分拣、移动终端等新技术,物流企业专用装备使用率不高,管理智慧化能力不强。
6.生态环境保护有待改善
随着九江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建设,位于市中心的城区港区码头生产运行与城市发展之间,存在着疏港交通与城市交通互为交叉干扰、港口陆域纵深不足、码头功能与城市功能不相协调等问题,中心区功能和沿江景观带建设不协调,有待进一步调整和衔接。
6.1港口船舶节能环保有待优化
九江港口建设运营时期产生的污染物有疏浚物、粉尘、污水、施工噪声和施工设备排放的有害气体等。针对港口建设和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对策,充分依靠科技进步,采用污染小的先进工艺和设备,加强管理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各类船舶进出九江可能造成船舶碰撞、搁浅、火灾、溢油、沉没等各种事故,带有突发性、偶然性,来势突然、破坏性强,导致水域生态环境严重污染,必须有相应的救助、打捞、水上安全、防止溢油污染的配套应急措施。
6.2绿色生态港区建设有待完善
码头整治已经初见成效,但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着各类简易零散的砂石码头或其他临时货运码头。这些码头普遍存在着散、乱、差等问题,影响着长江及鄱阳湖沿线的生态环境,需要结合城市改造和沿江沿湖景观带建设,进行相应的岸线功能调整或对货运码头改造升级。此外,以江西煤炭储备中心、神华国华电厂为代表的码头建设已达到一定的环保要求,但其它港区绿色环保技术的应用尚不普及,在码头建设和运营时需进一步加大对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的使用。
(三)形势展望
当前,国际经济贸易格局深度调整,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发生变化,“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战略不断推进,在江西省把昌九地区建设成为率先发展战略高地的理念指导下,九江各项建设全面启动,九江长江经济带区域航运中心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1.机遇
一是国内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今后五到十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开放的重要时期。因此,这一阶段也是江西省和九江市发展的重要时期。2016年,江西省GDP达18364.4亿元,年均增速在11%以上,高于同期全国7%的平均水平,其中九江市GDP达到2096.13亿元。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和区域结构优化势必带来腹地内客、货运输需求的日益扩大,也势必带动江西省内河水运的加快发展,为九江港港口规模的扩大提供充足的货源支撑。
二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重大战略的实施。推动江西省致力于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和依托长江黄金水道积极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迫切要求江西省打通主要航道,强化主要港口枢纽作用,紧密对接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多式联运发展,把内河水运的优势辐射到全流域,更好地发挥支撑作用。水运优势将在腹地集装箱、大宗能源及件杂货物资运输中得到进一步发挥,同时港口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核心作用也将不断增强,进而为腹地经济的增长提供有效保障。
三是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以及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加快推进,将促进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推动区域的统筹发展。不同区域间不同的产业优势正在凸显,区域间以及江西省内不同城市间的贸易和物资交流将进一步增强,势必带动水运需求不断扩大。江西省依托较为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发达的交通网络,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在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将成为各类产业集聚的重点区域,按照近期江西省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发展的新举措,将分别在吉安建设“深圳产业园”、在赣州建设“赣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在上饶建设“赣浙产业园区”、在南昌建设“上海产业园”、在九江建设“九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以及在抚州建设“抚州海西产业园区”等,产业的集聚与发展提供的充足运输货源,为江西省水运发展提供了支撑,同时也要求港口必须加快建设,提供高效优质的运输环境,满足区域经济及产业发展需求。
四是江西省产业布局调整及沿江开发的目标要求。根据江西省产业规划,江西将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集群集约发展。按照区域主体功能定位,优化重点产业生产力布局,构建分工合理、主业突出、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区域产业布局。其中沿江区域依托支柱产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快沿江开发,通过产业上下游链接,延伸产业链,形成石油和化学工业、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纺织服装、电子信息、食品及农产品深加工等六大产业集群。按照规划,未来江西省产业布局将逐步向沿江区域调整,且以与水运关系密切的电力、冶金、石化、建材等产业为主,需要依托水运进行原材料和产成品的调运,随着沿江开发建设步伐的日益加快将促进九江市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有力地支撑九江港货物吞吐量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五是江西省外向型经济的加快发展及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调整,将促进内河港口集装箱运输增长。未来江西省外向型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不断优化出口市场结构,培育外贸出口新增长点。切实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高新技术、机电和农产品深加工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控制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产品出口,培植名牌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加快发展加工贸易,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积极有效利用外资,促进经济社会的大发展,抓住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从广度和深度上吸引国际资本及各类生产要素进入江西。伴随着江西省外向型经济的加快发展,外贸物资运输需求不断扩大,未来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发展,除能源、原材料等大宗散货在外贸货物运输中仍占主导地位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将不断提高,运输货物的产品附加值也会越来越高,适合集装箱装运的货物比重将呈不断上升趋势,水路集装箱运输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2.挑战
一是国际经济贸易格局深度调整,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发生变化。全球贸易需求恢复缓慢,航运市场运力供应相对过剩,市场前景仍不明朗。全球经济增长不均衡、贸易保护主义、区域性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能源结构与价格调整、节能减排要求日益提高等,都将深度影响航运业发展格局。此外,随着我国经济进入平稳增长“新常态”,产业结构面临调整转型,进出口贸易结构相应变化。航运业必须适应和把握经济贸易“新常态”,通过改革创新寻求新的发展动力。
二是水运优势不突出,多式联运不畅通。九江港位于长江中下游与京九铁路十字交汇处,东距上海856公里,西到武汉269公里,是长江沿线5个国家主枢纽港之一,也是江西省唯一的一类水运口岸。以内贸和集装箱航线为例,2016年,九江港集装箱吞吐量近27.39万TEU,主要是以外贸以及九江往返上海航线为主。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暴发以来,“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鄱阳湖经济圈”以及“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加紧实施,内贸运输,特别是内贸集装箱运输得到大力发展,但是,九江港在此阶段的发展情况仍然不容乐观。
三是港口发展面临阻碍。已开发的岸线资源利用不尽合理,沿江岸线资源整合和港口岸线资源的集约化利用有待加强。疏港交通与城市交通互为交叉干扰,港口陆域纵深不足、码头功能与城市功能不相协调,港城关系有待进一步衔接和调整。港口规模化水平有待提升,港口功能有待拓展。九江港作为江西通江达海优势和连接国际、国内市场的“北大门”的枢纽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四是物流园区与企业布局零散,物流人才匮乏。九江的物流企业存在着“散、小、多、弱”的现状。集约化程度不高,规模小、资金少、主营场地分散,功能单一、费用负担重,且物流园区也是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部署。
五是地区和行业间缺少统筹规划,体制环境有待改善。九江市航运物流业发展受传统体制的制约,仍然存在着地区分割、条块分割、部门壁垒、职责交叉、多头管理的矛盾,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缺少统筹规划和统一管理,各行业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没有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分工明确、联动共赢的合理模式。行业协会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作用,难以满足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要求。
三、主要任务
1.完善航运基础设施
1.1完善水港及空港运输体系
促进各码头互补协调发展。九江沿江开发按照各港区的产业定位,形成错位发展。采取“远区近郊”的发展策略,重点开发城西和彭泽两大枢纽港区,促进瑞昌、城东及湖口港区的建设与发展。依托城西港区为九江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航运服务集聚区,拓展航运物流服务能力,将其打造成为长江中上游及周边省份货物的枢纽港区;彭泽港区以红光作业区为示范,利用航运科技创新提高集装箱作业效率,为集装箱运输提供增量,将其打造成为承接本省及鄱阳湖区域货物的枢纽港区。加快推进城西集装箱码头二期和红光作业区综合枢纽一期工程,完善两大枢纽港区的集装箱运输服务功能,形成“双轮驱动”的集装箱运输体系;推进城西港区专业滚装码头建设,发展汽车滚装业务,提高汽车滚装运输服务能力;件杂货、散货码头形成以瑞昌及湖口港区为主、城西港区为辅的功能布局;城东港区建设则以客运和工作船停靠服务为重点,与鄱阳湖区港区对接,开展支线旅客运输服务。支持瑞昌西矿物流有限公司公用码头工程、码头工业城公用港口一期码头、赤湖工业园公用码头以及省港投远洋码头改扩建工程等公共码头建设。
促进空港客货运输体系建设。依托九江庐山机场及昌九发展大道(二期),形成“公空”联运的客货运输体系。利用航空运输优势,与公路运输有效衔接,开展快递物流服务;充分利用九江庐山机场,开辟支线旅客运输服务,推动九江旅游业发展;强化各通用机场与各个沿江港区的物流通道连接,完善区域综合运输体系;围绕各通用机场规划建设产业园及物流园区,发展临空经济。
1.2加强码头治理与建设
充分利用规划岸线,控制港口后方陆域。做好岸线审批与规划,提高九江港长江港口岸线利用率,以“深水深用、浅水浅用”原则,合理规划九江港27.52公里沿江港口岸线,其中,瑞昌市沿江岸线3.545公里,柴桑区沿江岸线5.18公里,城西港区沿江岸线5.205公里,城东港区沿江岸线0.3公里,湖口县沿江岸线4.8公里,彭泽县沿江岸线8.49公里。做好港口岸线后方1000米范围内陆域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公用码头发展预留陆域纵深空间,有效衔接港口项目、港口物流园、港口集疏运通道、物流配送中心等规划。
大力支持公用码头建设,规范货主码头发展。加大九江港码头资源整合力度,取缔非法码头、泊位,集中整治小、散、乱的个体码头。重点发展带动作用强、投资规模大、投资回报率高、社会效益明显的公用码头。规范大型企业建立临港工业基地、发展规模化业主码头,推动临港工业与物流联动发展。依托石油化工、钢铁有色冶金、现代轻纺、装备制造及电力新能源等主导产业,支持理文公司码头工程(二期)、新洋丰肥业生产基地码头工程、华中木业木材专用码头工程、瑞昌港区天瑞丰收码头工程、欣嘉锐实业公司码头工程、江西LNG天然气储配中心码头工程、江西国华九江煤炭储备(中转)发电一体化工程、九江华亿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码头工程、泓达物流公用码头、江西兄弟医药有限公司彭泽码头工程、江西宝矶实业有限公司一期码头工程、彭泽核电项目配套重件码头工程、鄱阳湖货主码头等大型货主码头的建设和发展。建设长江沿线砂石集散中心,规划利用3年过渡期建设规模化砂石集散中心码头,畅通砂石运输通道,重点支持瑞昌市砂石集散中心及九江市城西砂石集散中心建设。协调公用码头与货主码头建设之间的关系,推动沿江岸线码头的整体对外开放开发。
提升鄱阳湖及内河港口码头运营规模。根据鄱阳湖及内河库区临港经济发展需求,加大鄱阳湖及内河库区港口码头建设扶持力度,争取相应扶持配套资金,全面提升鄱阳湖及内河库区港口码头的地位和作用,为区域航运中心枢纽港提供有力支撑,实现内湖(河)港口码头与长江沿线港口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建设鄱阳湖区砂石港口物流中心,集约利用鄱阳湖区码头岸线资源,引进大型企业,建设现代化砂石港口物流中心。支持星子县神灵湖东货运码头、星子鄱湖高新科技工业园公用码头、庐山区姑塘工业园区公用码头、庐山海螺水泥厂码头改造项目、庐山区姑塘九宏新材料码头、庐山区姑塘恒生大化纤码头、庐山区姑塘港森联源码头、山水武宁游客集散中心码头及庐山西海巾口旅游客运码头建设。
改造城区沿江老旧码头,推进现代旅游码头建设。征迁关闭部分城东港区老旧小码头。对暂时不需要或不能关闭的老旧码头,停止其改建或扩建,对尚有使用价值的老旧码头改造升级,支持城区码头发展航政监管及旅游观光业务。重点依托鄱阳湖区港区及庐山景区,建设游轮枢纽,完善配套旅游服务。根据现代水上观光旅游市场需求,按标准化、规范化要求,加强城区旅游客运码头及鄱阳湖区港区重点旅游码头基础设施建设及信息化改造,重点配备实名制安检设施,提升码头服务功能。依托地方特色旅游资源,打造九江旅游品牌,真正把九江融入沿江水上休闲旅游市场,纳入长江沿线及鄱阳湖水上休闲旅游运营体系,进一步提升九江旅游城市品位,促进九江综合旅游全方位发展。
1.3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促进水路集疏运发展。按照江西省全面建成“两横一纵”高等级航道网要求,推进长江中游6米深水航道整治工作,完成长江航道(湖口段)、赣江航道(湖口段)、信江航道(九江段)的疏浚工作。整治赣江航道,实现赣江三级航道贯通至赣州,承担鄱阳湖区中转任务。
促进铁路集疏运发展。推进城西港区、彭泽港区、瑞昌港区和湖口港区的沿江板块铁路专用线、银砂湾铁路专线、码头工业城铁路专用线、彭郎矶铁路专用线建设,完成城东港区铁路专用线改造。加快武九客专、九景衢铁路、合安九高铁项目建设;启动常岳九城际铁路、昌九高铁、南昌至修水城际铁路、火车站南广场、湖口火车站扩容升级改造、九江市城市客运枢纽站(高铁站)项目;规划皖赣铁路扩能改造(铜九段)、池九城际铁路、九江至长沙铁路、咸宜井铁路项目建设。加强港区码头与九江腹地区域之间的铁路网建设,打通铁路进港“最后一公里”,形成以港口为核心的无缝衔接集疏运体系,提升港口的服务水平和辐射能力。
促进公路集疏运发展。启动瑞昌港区下巢湖作业区-G351、彭泽港区红光-定山作业区、矶山作业区、彭浪矶作业区、湖口港区银砂湾作业区-彭湖高速大垅出口和屏峰作业区-三里以及鄱阳湖都昌港区城区作业区、星子港区环山公路-神灵湖作业区和永修港区昌九大道-公司墩作业区的疏港公路项目。建设码头工业城连接武穴长江大桥连接线,完成沿江发展大道码头至城子镇、赤湖至城西港区段公路建设。启动昌九高速全线“四改八”工程、昌九发展大道二期工程、修水至平江高速、都昌至九江高速(都昌至星子段)、高速公路九江段收费站“撤四建二”工程、修水至通城高速、铜鼓至修水至通山高速、瑞(昌)武(宁)高速。加强港区码头与物流园区、工业园区之间的公路网建设,打通公路进港“最后一公里”,形成以港口为核心的无缝衔接集疏运体系。
促进航空集疏运发展。至2020年,完成九江修水、共青城、庐山西海(巾口)、瑞昌机场的开工建设,推进九江庐山机场改造,依托庐山机场开展支线运输;至2030年,完成九江武宁机场修建,依托修水机场开展航空运输服务。
2.健全航运服务功能
2.1完善口岸开放布局
积极推进九江港各港区对外开放,完善口岸开放布局和功能。继续做好九江口岸东延西扩工作,推进瑞昌港区、彭泽港区对外开放。做大做强粮食进口指定口岸,加快推进肉类、水果、汽车整车等特定进口商品指定口岸的申报、建设和运营;推进九江口岸瑞昌进境木材监管区建设和运营;将瑞昌港区下巢湖作业区和梁公堤作业区以及彭泽港区红光作业区列为口岸开放范围。
2.2拓展江海运输、干支直达服务范围
加快推进航线网络布局建设。对于已经开辟过直达航线的近洋国家及地区,结合实际情况恢复航线,开展集装箱班轮运输;保障九江—上海国际集装箱公共内支线有序开展;开展昌九集装箱公共支线运输,发挥九江港中转集散功能。
2.3加快九江航运服务中心综合体建设
在九江经开区规划建设九江航运服务中心,以航运服务中心综合体为载体,开展配套航运服务及高端航运服务体系建设。采用配套航运服务与核心航运服务并进,初步试点高端航运服务的模式,将该中心打造成为集政府服务(港口管理、船舶管理、工商、税务等)、口岸通关(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海事、边检等)、银行、保险、航运交易、船货代理、信息交流、航运金融、航运保险、展览展示、教育培训、人才交流、航运组织、法律咨询、海损理算、公证公估及海事仲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航运服务平台。
2.4做好综保区及物流园区的建设和运行工作
积极争取九江综合保税区尽早获批,对接各省市自贸区、自贸港区政策,主动融入长江流域大通关一体化体系。根据《九江市“十三五”国民经济发展和规划纲要》,规划建设九江市农副产品物流园区、庐山旅游商品集散交易中心、城东综合物流园区、共德永综合物流园区、出口加工贸易与空港物流园区、赤码工业物流园区等商贸物流基础工程;推进九江粮食物流配送中心、烟草物流中心、城东大宗物资集散交易中心、姑塘工业物流中心、空港物流中心、出口加工服务物流中心、综合保税区物流中心、共青国际物流园、湖口轻工物流园、赤湖建材-轻纺物流中心、码头工业物流园区、德安陆路港物流园等项目建设。
3.集聚航运产业要素
3.1强化基础航运企业培养
培育龙头航运企业。鼓励九江市现有航运企业的转型升级、兼并重组和上市,加强与长江经济带航运联盟合作,加快形成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经营发展;整合现有个体船舶资源,引导个体船东公司化经营,打破信息闭塞、经营盲目和管理落后等问题;培育2-3家运力规模超过50万载重吨的航运企业,培育5-10家服务网络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航运服务代理企业。
引进知名航运公司。以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有实力有创新能力的市外航运企业入驻九江,提高九江航运市场的竞争能力,引进其先进管理经验,带动九江航运企业现代化发展。
做强龙头港口企业。推进港口适当超前发展,把建设新港口、打造港口龙头企业作为主攻方向,着力推进九江港竞争力提升;加快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推进港航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上港九江港务有限公司,为推动集装箱业务发展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快推动散杂货业务江海直达,将全省及周边地区煤炭、矿石、钢材等大宗货物在红光综合枢纽港区进出口。推进红光综合枢纽港区发展集装箱业务和散杂货业务,与城西集装箱业务形成互补发展、高效运营的发展格局。积极拓展港口上下游产业链,发展以港口为枢纽的联运业务。支持昌九支线集装箱物流发展,在水水(赣江、长江)联动的基础上,拓展与陆路运输协调发展的多式联运方式。鼓励港口企业在省内及周边省市建设无水港,提高揽货能力和市场布局。加快推进码头对外开放,提高码头产能。
培育物流企业集团。依托航运服务中心打造航运物流企业孵化器,加快发展一批具有带动示范作用的龙头物流企业,支持龙头物流企业以兼并联合、股票上市、股权交换、发行债券等多种融资渠道,尽快壮大规模。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和先进管理理念,鼓励省内骨干物流企业集聚发展,培育1-2个经营规模亿元以上的5A级物流企业集团。
3.2扩大航运服务企业发展
建立健全港航企业联系机制。加强与上港合作,大力推进“赣沪通”,九江至洋山港“天天班”、南昌至九江小支线、以及长江沿线班轮有效衔接,良好运行;谋求与宁波舟山港联通,适时推进“赣浙通”,开发九江至宁波舟山港班轮航线,发展江海联运。整合市属涉港国有资产和各县(市、区)岸线后方陆域资源,引进社会资本和专业化港口集团,组建新的股份合作的九江港口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进一步开发内河运输市场,加强对企业经营的事中和事后监管,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规范企业市场行为,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鼓励内河港口和航运企业做大做强,促进港航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经营,引导企业向物流服务领域延伸发展,推动企业向江海联运和多式联运发展。推动银企合作,尝试船舶抵押贷款模式,切实解决水运业融资老大难问题。鼓励本地港航企业与主要货主企业、物流企业、其他省市大型沿江沿海港口等开展多种方式的联盟合作,引进和吸收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模式,提升江西水运在航运市场中的竞争力。
创新航运物流发展模式。有针对性地引进与培育核心第三方物流企业,并围绕核心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资源配置与系统整合,形成以“龙头企业+配套企业”为支撑的物流产业发展模式;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以龙头企业引领,货主企业参与投资等形式,开展滚装运输等航运物流新业务。
优化造船工业。优化江西江州联合造船有限责任公司、同方江新造船有限公司等造船企业经营发展环境,引导造船工业合理布局,改变造船工业“小、散”局面,发挥规模经济效应。
培育高端航运服务业。培育高附加值的航运服务,引进航运金融、航运保险、海事仲裁、公正评估、信息服务、船舶交易租赁等知名航运服务企业,带动航运产业链发展。
4.提升物流服务水平
4.1打造高效临港物流中心
提供“一站式”高效物流服务。利用长江水运低成本的竞争优势以及“三江之口、七省通衢”的区位优势,打造赣鄂皖沿江区域的临港物流中心,建立集运输、仓储、配送、装卸、搬运、包装、加工、商贸、信息等功能为一体综合物流中心,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一站式”物流服务。推进九江综合保税区尽早落地,借力临港物流保税仓储服务,提供便捷、高效的配套物流服务。
推进临港枢纽物流园区建设。引导推进九江彭泽红光综合枢纽物流园和九江阎家渡综合物流园的货运枢纽建设。加快“瑞昌码头物流园区”、“城西狮子综合物流园区”、“沿江港口物流园区”的申报落实,将湖口银砂湾物流园区纳入临港枢纽物流园区建设,发挥物流园区的货运枢纽作用,为九江航运发展、工业农业增长提供配套支撑,发挥九江在“长江经济带”中游区域的航运物流枢纽作用。
建立规模化临港货运集散基地。推进九江商贸物流服务的高效、规模化运作,在彭泽港区红光作业区和城西港区官湖作业区建立规模化集装箱集散基地,在瑞昌港区梁公堤作业区建设综合性临港物流中心和包括建材、化肥、粮食等在内的大型货物集散基地;在湖口港区银砂湾作业区建立煤炭、金属矿石等大宗散货集散基地,将液化天然气(LNG)接卸和加注码头和LNG罐式集装箱码头整合为清洁能源LNG集散基地。
推动水运口岸物流集群发展。以临港水运口岸优势和港区腹地综合物流园区平台为依托,以信息化、标准化为支撑,以长江沿线港区为重点,加强物流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优化港区之间、物流园区之间、物流企业之间业务对接与合作,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大力培育和引进第三方物流企业,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做大物流产业规模。
4.2联动发展临港工业与物流业
做大、做强临港工业。利用长江水运低成本的优势,着力培育九江市大企业、大制造业,以珠三角地区的广州、深圳为重点,以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宁波为重点,以闽东南三角区的泉州、厦门为重点,承接沿海东部产业转移,运用以商招商、产业招商、科技招商、资本招商、环境招商、专业招商等方式招大引强,打造九江市临港产业中心。
加快临港工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规划临港工业与物流产业的空间布局,围绕大产业、大工业合理布局临港物流产业园区、着力培育配套物流服务功能,共同做大、做强临港工业和物流业。在九江主要港区形成一批主业突出、特色鲜明、产业链完整的临港制造业和物流服务业,形成两者间高水平、多渠道的良性互动发展。重点推动实施北汽昌河汽车、九江石化等制造业与物流服务业联动发展示范工程。
4.3推进多式联运发展
拓展多式联运发展通道。重点培育3条铁水联运通道,一是依托彭泽港区红光作业区、城西港区官湖作业区积极发展集装箱江海直达、近海远洋铁水联运;二是依托城东港区乌石矶作业区、湖口港区银砂湾作业区积极发展外来煤炭铁水联运;三是依托湖口港区银砂湾作业区积极发展外来金属矿石铁水联运。重点培育1条水水联运通道,依托赣江、信江沿线港口大力发展江海直达水水联运,力争实现九江港至洋山港“天天班”,九江港至宁波港、长江沿线班轮。依托九江庐山机场,做好机场与“昌九高速”二期的衔接,探索发展空陆联运。
完善多式联运市场运行机制。培育壮大多式联运经营主体,推进水、铁、公多种运输方式联合发展,提供货物的全程运输服务与责任承担。加快集装箱运输和专业化运输发展,大力发展江海直达运输船舶和中欧班列。完善多式联运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基于“互联网+”技术提供商贸、物流的一站式服务。建立健全多式联运协调机制,促进多式联运市场的有序、良性和可持续发展。
建立多式联运安全监管体系。完善多式联运安全监管防控体系,推行货物运输、经营资质、价格透明的市场安全监管。增强多式联运应急处理能力,包括运输应急管理队伍组织和运输应急管理知识宣教,全面提升多式联运服务安全化水平。
5.发展航运科技文化
5.1推动运输技术转型升级
积极探索“散改集”技术应用。利用集装箱运输散货,开发“散改集”装卸设备,研究“散改集”装卸工艺,提高“散改集”运输比例,解决部分适箱散货的运输需求,提升运输效率。
开发集装箱中转技术。配合红光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建设,通过集装箱中转技术创新,降低操作成本,突出集装箱中转优势,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打造集装箱转运中心。
推动产学研联动发展。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创新运输、装卸、存储模式。开展运输技术攻关项目,对运输、装卸、存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提高整体运输效率。
5.2促进对外交流合作
加强科研院校合作交流。鼓励九江学院、共青科教城等市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创新主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航运相关的对外合作交流。
建设航运服务研究中心。聘任(邀请)行业内监管部门、重点企业、院校协会及研究机构等各单位中的知名专家学者,组成九江区域航运中心专家委员会,推动航运服务研究中心建设。联络国际航运组织、企业和院校,定期举办航运会议、论坛,凝聚国内外一流专家,形成航运人才集聚;搭建航运研究平台,为政府和国内外企业与航运机构等提供决策咨询和信息服务。联合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航运服务研究所、上港集团九江港务有限公司、九江学院等成立九江多式联运研究院(中心),逐步形成较强的航运咨询服务能力,为承运人及代理人创造新的服务模式,满足行业个性化发展需求。
开展航运文化交流。在市级层面开展友好城市、友好港口交流合作,对接杜伊斯堡等国外同类先进港口城市和企业,借鉴先进理念,推动九江航运文化建设。通过开办“航海邮局九江局”,举办“航运文化节”、“航运文化嘉年华”和航运展览,开展航运文化旅游等形式,提高航运文化出版物的知名度,为航运事业发展创造良好氛围。联合领导小组的所有成员单位搭建“九江航运”政务微信平台,组成航运微信矩阵,拓展增值应用,提升九江航运中心建设的公众影响力。
6.强化智慧航运体系
6.1完善电子口岸信息平台
完善九江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依托中国九江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强化九江口岸的数据服务功能,基于标准化数据单元运用统一的电子数据平台,实现口岸信息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将九江打造为“通关提速、服务增效、监管严密”的服务型口岸。
深化九江口岸大通关建设改革,巩固提升大通关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全面推行货物通关“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完善电子口岸信息平台相关配套功能,进一步压缩货物通关时间,规范进出口环节合规收费,优化通关流程,降低企业成本,提高通关效率,保障口岸运行安全,为口岸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将九江打造为“安全便利、集约高效、治理协同”的大通关口岸。
6.2建立一体化智能物流平台
完善一体化智能物流平台。着力打造集仓储堆存、分拨配送、包装加工、商贸展示、采购交易功能为一体的智能化物流服务平台。基于平台服务实现数据自动采集与匹配,提高港口物流组织化、集约化、信息化水平,畅通各种运输方式,提高货运装载率,实现物流信息增值。
大力推进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中大力推广RFID、电子数据交换(EDI)、GPS、货物自动分拣、移动终端等物流信息技术,鼓励物流企业使用专用装备,推广物联网新兴技术的应用,实现物流企业管理信息化。
推进公共智能物流平台建设。鼓励航运物流协会、航运物流企业与软件企业共同合作研发公共智能物流平台,建设具有开放性、通用性和标准化的一体化智能航运物流平台,提供运输工具动态跟踪、货物信息实时更新、物流信息咨询、业务在线协作服务,提高行业信息化水平,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增强物流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引导物流、贸易等上下游企业实现物流数据的信息共享,实现供应链集成管理,增强物流行业的整体凝聚力。
6.3争取“跨境电商试点城市”
打造全省电子商务核心聚集区。突出本地特色和比较优势,以纺织服装、节能电器、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旅游为重点,鼓励企业扩大产品线上营销。支持外贸企业利用速卖通、亚马逊、中国制造网等知名第三方平台开展跨境电商,拓展国际市场、做大交易规模。引导中小企业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开展业务,利用电子商务强化供应链管理,提高专业化生产制造能力。
扶持发展电子商务示范样板。扶持发展一批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示范平台和示范企业,鼓励建设一批特色产业电商平台、网络交易平台、电商支付平台和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完善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增强电子商务对产业转型升级以及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融合的支撑能力。
7.保护航运生态环境
7.1做好港口和船舶节能环保工作
响应国家政策,积极推动港口向节能环保方向发展。为营造绿色环保的城市环境,以城市生活岸线为主,改造主城区老旧码头,逐步取消主城区范围内的214作业区、四方作业区、煤码头作业区的货运功能。做好港口运营期间的粉尘防治、污水防治、噪声防治、垃圾清运处理和土壤植被保护,建立港口船舶危化品应急系统和水上安全应急措施。整治在九江港沿江岸线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的生产设施,清除在沿江岸线实验区内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
响应国家政策,积极推动船舶向节能环保方向发展。基于绿色航运的发展理念,鼓励节能环保型船舶开发,改进船舶技术性能,优化船体线型和结构,降低阻力和空船重量,降低船用发动机的能耗、排放和噪音,在船上加装油污水、生活污水、垃圾储存、分离设施,减少甚至杜绝对水体的污染。加强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和处置设施建设,强化船舶溢油风险防范和船舶垃圾污水排放控制。
7.2发展沿江沿湖绿色航运
沿江城市风光带建设。根据长江干线客运发展趋势,充分利用中心城区现有的客运码头设施,保留中心城区客运站及客运码头,根据旅游客运发展需求,适时规划建设相应的客运泊位,支持短途旅游观光和游艇业发展,推进水上客运船舶逐渐向旅游化、舒适化、差异化方向发展。推进船型尺度逐步向标准化发展,并行发展高中低档客船,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提供更多的观光、休闲服务功能。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鄱阳湖区分布有众多的旅游景点,沿湖区县市旅游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根据旅游资源的分布和有关的旅游规划,在沿湖各市县相关位置规划布置旅途客运码头。依托自身环湖滨水优势,加快推进水上游项目的实施,以庐山西海和鄱阳湖沿岸的旅游客运为主,围绕庐山、秀峰温泉和湖区的名山、名湖、湿地生态观光一体游发展,全面开发水上特色旅游项目。
四、保障措施
通过组织领导、财税支持、模式创新等政策保障形式,加快推进航运中心建设,完善行政组织和保障体系,针对九江航运中心规划中的重点项目和内容,施以有效、准确的配套政策,主要体现在:
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成立九江市建设长江经济带区域航运中心领导小组,专司推进建设长江经济带区域航运中心工作目标任务的落实。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其他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和沿江县(市、区)负责人为成员,定期调度、协调和解决航运中心建设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建设长江经济带区域航运中心的重要意义,做好与各相关部门、港航企业、新闻媒体的对接和通报工作,加强对相关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政策协调。成立工作小组,明确专人负责,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协同配合。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贯彻实施方案,细化政策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委托专业机构,采集境内外航运中心具有借鉴意义的动态信息和九江区域航运中心建设进程,编制《九江区域航运中心咨情》(月刊),为领导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后评估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后评估体系,适时调整航运中心建设重点与建设进程。按照发展目标,设定相应指标,定期进行项目后评估,检验指标的执行情况,并根据实际进度相应调整指标值,以适应航运中心建设的动态变化。根据建设进展,编纂《九江长江经济带区域航运中心建设年度报告》及《九江长江经济带区域航运中心建设运行评估报告》,全面反映该年度九江航运中心建设的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及实施效果,总结航运中心建设的软硬件环境、代表性事件和相关重要政策及文件。定期编制《九江市航运服务业发展报告》,全面梳理九江地区航运服务业发展情况。
完善口岸通关服务。充分利用自由贸易港区、海关通关一体化、单一窗口建设等政策契机,提供多种通关服务模式。在省内外及重要铁路沿线货源充足地区,按阶段分步推进,支持港口企业布局具备口岸功能的内陆无水港,通过内陆无水港与九江港的陆路连接,灵活运用多式联运提高通关效率。
产业发展招大引强。抓住沿海产业转移的发展机遇,准确把握产业转移方向,通过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招商思路,改进招商方式,根据产业规划,重点围绕九江的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市县实际,实施精准招商,在长江经济带设立航运产业招商代理机构,开展项目信息的收集和项目引入工作,同时对年度工作绩效出色或直接促成项目落地的代理机构进行一定的奖励,发挥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
培育和吸引大型港航企业。培育九江港航龙头企业,扩大企业规模,增强本土航运企业竞争力;吸引大型航运企业来九江设立区域分支机构,丰富九江航运服务内容,扩大船舶运力规模。
实施引进运力奖励和经营贡献奖励,对保持合法经营3年(含3年)以上的航运企业给予一定奖励。鼓励航运企业扩大经营规模,2018至2020年,每年对营业收入在全市排名前三位的航运企业(九江注册)给予相应奖励。支持九江港口企业开拓市场,对港口龙头企业公用码头散杂货年吞吐量1000万吨以上部分,以上年度为基数,给予一定奖励。
优化土地政策。对纳入本规划的重点项目,全力做好用地预审和土地供应工作。支持港口建设和港航企业发展,对符合航运中心范围内重点港口建设项目,优先保障建设用地指标,按国家相关优惠政策供地。
加强财税支持。对港航物流企业开展集装箱运输、开辟新航线、拓展运力以及建设无水港这四个重点发展项目提供财税支持,对形成一定规模的企业给予财政奖励。对业务总量达到一定规模的货运代理企业、游轮经营企业及旅行社、汽车滚装运输企业等给予相应的财政奖励和政策便利。
建立航运中心建设发展专项资金,由相关责任部门编制资金划分和管理办法,规范资金的审核和发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2018年至2020年,每年通过整合沿江开放开发专项资金、口岸奖励资金、市财政追加资金等,支持航运中心建设。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进金融政策创新。鼓励市域内银行等金融机构放宽船舶抵押贷款政策,加快船舶抵押业务创新,开发船舶融资贷款金融产品,为航运企业提供贴息(低息)贷款及融资租赁服务。设立航运业发展基金。利用政府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吸纳各类社会资本进入航运业,共同设立航运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港口码头和铁路、公路专用线建设、船舶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船舶运输企业购置和更新船舶、航运企业平台建设,振兴港航产业与船舶工业,做大做强航运物流业。搭建投融资平台。整合市属涉港国有资产和各县(市、区)岸线后方陆域资源,引进社会资本和专业化港口集团,组建新的股份合作的九江港口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探索建设江西港口集团,支持岸线、码头及后方陆域基础建设。
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主动与国家、省有关部门衔接,及时向国家有关部委和省直有关部门报送航运中心建设进展情况,打通航运中心建设专报渠道,争取国家和省里对航运中心建设与发展给予积极的政策扶持。争取国家进一步加大长江九江段航道建设和维护投入。争取国家尽早批复九江市综合保税区。争取国家和省里对航运中心相关的港口物流园区、现代航运服务业集聚区等建设项目给予产业政策扶持和专项资金补助。
强化人才智力支撑。整合本地优势资源,加强航运人才培训机构建设,注重内生培养与外联引进相结合,培养、吸引和集聚与航运中心建设相匹配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形成较为完备的航运法律人才、航运金融人才、航运经纪人才及航运信息人才等专业梯次队伍,为区域航运中心建设和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严格安全监管。完善安全监管防控体系,推进安全保障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升运输服务安全化水平;推进九江重点水域水上服务区、主要通航河流和港口码头的船岸通信与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强化水上危险品运输安全环保监管、船舶溢油风险防范和船舶垃圾污水排放控制,保障水上运输安全;保障口岸服务和行政网络安全,为货主企业和港航物流企业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