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指出,江西生态秀美、名胜甚多,绿色生态是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一定要保护好,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从更高层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重要要求,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蓝图一步步变为更加美好的现实,我省就要依托绿色生态资源优势和生态产业基础,加快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努力构建环境友好型的绿色生态产业体系,以绿色产业助力高质量发展。
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推动农业绿色生态优势向产业发展优势转化。加快推进高标准特色农林产品基地建设,夯实资源产业发展基础。建设好一批各具地方特色的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高标准建设一批油茶、毛竹、楠木、湿地松和能源林培育基地及森林药材种植基地。培育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的农林资源性支柱产业。大力支持农林产品加工业,全面提升生态资源就地转化能力。培育深加工与市场营销龙头企业,支持企业进行农产品商标注册,支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形成一批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扶持毛竹、松脂、茶叶、脐橙、竹笋、淡水鱼、生猪、肉牛等精深加工。大力培育国际知名品牌,建设农林产品出口基地。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围绕中药材深度开发,延伸中药材加工产业链。培育生态资源型产业骨干龙头企业,以大企业带动生态资源产业的集群化发展。选择或引进一批规模较大、起点较高、技术力量较强的农林龙头企业,组建突破城乡界线和所有制结构的大型企业集团,形成辐射面更大的规模优势,产生更强的产业牵动能力,促进我省生态资源产业的集聚和全面升级。加快制定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加工、包装、储运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全面建设省、市、县(场)和批发市场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推进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物流配送分发中心、大中城市销地市场建设,严格执行绿色通道政策,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推动绿色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产业发展优势转化。全面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入境旅游、智慧旅游等,积极推进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打造一批城市旅游综合体,打响江西生态旅游品牌。培育壮大一批骨干旅游企业,推进新型多元旅游业态抱团发展,着力打造和推广“江西风景独好”旅游品牌。加快我省特色旅游资源与生态旅游资源整合,优化组合旅游产品,打造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新模式。加强红色旅游圈内各类景区和各种生态旅游产品的组合相融,加强特色山水游、特色乡村游、宗教文化游和客家文化游与生态旅游产品紧密结合,实现从旅游开发、旅游经营管理到旅游消费各个环节的生态化。在景区景点、旅游企业、旅游城市中推行循环型旅游模式,构建循环型旅游服务体系。充分考虑旅游资源和环境容量,以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旅游环境为目的,在尽可能满足游客需求并实现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推动我省旅游产业发展生态化与绿色化,构建“特色产业+旅游”模式。依托我省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特色农林经济,将特色农林业与古镇旅游业发展相融合,促进特色农林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同步共进,实现特色生态农林经济与观光休闲旅游经济发展相融合,促进特色农林业经济增效、农民增收。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绿色生态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构建多层面协调推进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在生产、建设、流通和消费各领域节约资源,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为资源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和减少废物排放提供技术保障。创建一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单位、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国家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单位、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骨干企业、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单位等。在全省大力推广种养结合、农林结合、林牧结合的生态立体农业循环模式,建设一批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和示范项目。通过示范试点建设,带动重点领域循环经济深入发展。
加快传统产业绿色生态化改造升级,推动产业发展的新旧动能转换。开展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推动国家级开发区改革创新,制定国家级开发区全链审批赋权清单,提升其产业集聚度和集约度。推动研究制定工业园区环境容量评估技术规范和管理办法。落实能耗总量强度“双控”目标,开展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推动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积极打造国家级创新平台和载体、国家级人才团队、重大科技专项和科技协同创新体。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制定“一产一策”支持航空制造、中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壮大生态环保产业,研究设立省级环保产业基金,组建生态环保领域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创建国家绿色工厂和绿色工业园区,推动赣江新区绿色制造体系试点建设。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推动省股交中心设立绿色板块,发行绿色私募可转债,推动赣江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
促进现代服务业绿色发展。加快发展大健康产业,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中医药科创城等重点平台建设。实施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培育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大力发展休闲体育,加快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作者系江西省社科院副院长、首席研究员、博导)
■ 孔凡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