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江西省省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政策法规 > 公示公告 >

系统推进交通能源新型基础设施转型升级

时间:2025-07-11 10:17 来源:中国交通报 点击:
江西省省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示:您的Flash Player版本过低,请进行网页播放器升级!

3月,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这是深入贯彻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和新型能源体系战略的重要顶层规划,也是发展交通能源新质生产力的具体政策设计和行动指南。《指导意见》具有鲜明的前瞻性、引领性和系统性,标志着我国在系统推进交通能源新型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在收费站、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筑屋顶布设光伏。


全面启动交通和能源两大基础深度融合发展



交通和能源,是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的两大重要基础。全面启动交通网和能源网深度融合发展,加快交通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加快交通运输动力绿色低碳替代,完善交通运输清洁能源体系,充分体现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是实现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碳达峰碳中和长远目标的战略要求。


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基础性关键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要统筹好新能源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坚持规划先行、加强顶层设计、搞好统筹兼顾。


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是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指出,加速交通基础设施网、运输服务网、能源网与信息网络融合发展,优化交通能源结构,推进新能源、清洁能源应用。《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进一步作出明确安排,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建设智能电网,加快微电网、虚拟电厂、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推进交通运输绿色转型,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推广低碳交通运输工具。


围绕三大领域八个方面布局专项任务



面向2035年,《指导意见》提出初步建立以清洁低碳能源消费为主、科技创新为关键支撑、绿色智慧节约为导向的交通运输用能体系的总体要求。现阶段,重点关注交通运输行业电能占终端用能比例、交通基础设施沿线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和就近就地消纳比例、交通绿色燃料生产能力及新能源汽车在新增汽车中占比等有代表性、可考核的主要指标。对建立健全融合发展机制、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及技术装备体系,也作出明确安排。


《指导意见》遵循协同联动、统筹谋划、整体设计、突出重点、分类施策的原则,围绕三大领域从8个方面布局了极具导向性和可操作性的专项任务。


第一,针对“规划—建设—运行”全周期业务链提出,做好交通与能源基础设施规划协同、衔接互动,与电网规划相协调开展充换电站设施网络规划;依托铁路、公路、港口航道、枢纽场站等多种运输方式和载体,推动基础设施一体化设计和建设,拓展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场景;增强交通能源系统弹性,提升应急能力,加强交通网与能源网信息交互共享,实现高效稳定运行。


第二,从基本要素维度提出,推动国四及以下标准营运车辆淘汰更新,加快推广新能源汽车,推动铁路机车车辆、船舶等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升交通运输绿色燃料供应能力,推进绿色燃料储运加注设施及综合能源补给站建设。


第三,部署了充分有力的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包括强化开发用地、用海等要素保障,共享共用通道、管廊、杆塔等资源,加强交通基础设施沿线配电网建设,完善项目开发管理制度;鼓励新模式推广及新兴产业孵化,打造车—站—桩—网智慧融合产业创新平台,探索泛汽车新型生态创新;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产业补链强链,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切实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完善交能融合支撑保障政策,尤其是发挥中央资金引导带动作用,用好专项债券、绿色信贷等资金渠道,落实税收优惠,启动交能融合发展创新项目建设等。


加快塑造交通能源可持续产业体系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以全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为导向,以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为纽带,《指导意见》要求推动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协同创新,建立交通与能源融合技术装备研发平台,加强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领域技术创新,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同时,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清洁能源载运装备等相关标准规范制定修订,完善安全、节能、环保等标准和交通运输绿色燃料认证体系。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近年来,我国交通与能源融合全方位发力,在政策引导、机制设计、试点示范、科技攻关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服务等政产学研用方面都取得显著进展,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局面。《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相继出台。中国工程院与中国公路学会推出了《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四网融合”发展研究》等重要成果,《交通与能源融合技术发展白皮书》持续发布。今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展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工作,上海、深圳、重庆等9个城市以及“北京市基于新型储能的V2G车网互动协同调控试点项目”等30个项目列入首批试点名单。交通运输部陆续开展“绿色低碳交通强国建设专项试点”“公路水路典型运输和设施零碳试点”等工作。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大力布局风电、光伏、氢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设立专业化投资开发运营平台,建设“交通+光伏”“光储充一体化”等能源新基建项目。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投资开发的山东枣(庄)菏(泽)高速公路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工程已正式并网发电,已启动的河南济源玉琮车网互动重卡充电站工程建成后将为长时储能与车网互动技术规模化应用提供实践案例。


今年2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5年技术趋势报告:交通运输的未来》显示,全球交通领域的创新正日益集中于更加环保的未来技术,“可持续动力”位列报告确定的交通行业四个主要技术趋势集群之首。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与能源网已步入产业叠加与价值重构的快车道,这场深度耦合也将逐步改变交通运输的“能源基因”。期待有关各方携手努力,突破发展瓶颈,创造最佳实践,为实现全球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