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岭东乡田心村扶贫合作社的2.25万公斤鹌鹑蛋滞销。”前些天,这条消息在万载县不少单位的微信群里转发。当听到驻村第一书记彭佑兴提出的“微信卖蛋”建议时,合作社负责人孙文杰不禁脱口而出一句“这能行吗”。毕竟,对于这个养了近20万只鹌鹑的大型合作社而言,往年都是直接把鹌鹑蛋批量提供给有长期合作关系的收购商,线上零售卖蛋可是从没有尝试过的事情。
令孙文杰没想到的是,一条短短的“爱心接力”信息,能量却不小,一个个订单穿山越岭“飞”进合作社,短短两天时间,他们便卖出1500多公斤鹌鹑蛋。线上零售“试水”成功后,当地村镇干部积极联系“万载发布”“万载在线”“万载消费扶贫”等平台,发布销售信息,进一步扩大销售渠道和范围,销售量很快就突破了1.5万公斤。彭佑兴和村支书孙发科当起了“快递员”,每天早上6时就到鹌鹑基地分装、过称、贴标、装车,再驱车到万载县城、宜春市区、上高县、铜鼓县等地送货。
岭东乡田心村扶贫合作社不是个例。疫情发生以来,由于交易市场暂停和交通物流不畅等原因,万载县农业扶贫产业发展受到较大影响,绝大多数合作社、扶贫车间的产品销售存在不少困难。为做好产销对接,县扶贫办组织排查全县所有扶贫产品生产情况,摸清滞销产品种类、数量、地理分布,列出滞销扶贫产品详细清单,再通过县级电商平台金色田园电商扶贫有限公司,组织上门收购,并在县乡定点开放的超市设立专柜,解决贫困户和经营主体的销售难题。与此同时,全县实行生活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制度,维护“菜篮子”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正常流通秩序,确保运输车辆到得了田间、进得了城区、入得了市场。
以消费扶贫解决农产品滞销难题,不仅让贫困群众的“钱袋子”不受疫情影响,还推动了扶贫产业的长效发展。白水乡白水村集力扶贫专业合作社在疫情面前,也出现了“菜篮子”产品滞销。滞销的2500多公斤藠头、2500多公斤大蒜和500公斤百合粉总价值达12.5万元,合作社通过与万载金色田园扶贫电商平台、万载县城多家超市进行“商超对接”“农商对接”,滞销的农产品销售一空。在这个过程中,合作社负责人发现,要提高脱贫质量,还要打造一二三产融合产业链,形成脱贫攻坚良性循环。于是,合作社决定今年增加毛豆种植面积100亩,并兴办百合面加工厂,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此外,合作社今年可以为贫困户多提供10多个就业岗位,将受疫情影响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户吸纳进来。预计合作社年人均分红预计能提高2000元。(丁斌祥 本报记者 宋思嘉)